已有1條回答
不少成長中的孩子遇到問題只能哭鬧,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孩子產生很大的負面情緒,對孩子的健康心理也是會造成影響的。我們家長要和孩子有著良好的親子關系,也方便對孩子提供幫助,但是千萬不要指手畫腳,那么孩子遇到問題怎么解決呢?
孩子遇到問題怎么解決
現在的大部分孩子遇到問題都是不會解決的,那我們就要給予其幫助,所以家長在引導孩子去解決問題之前,就需要先將關注點放到孩子的情緒狀態上,用語言幫助孩子把沒有表達出來的情緒描述出來。
我們還要讓孩子感覺家長最關心的是他的感覺,這樣等孩子的情緒穩定后,再用以下的方法來引導孩子思考,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1、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習慣
讓孩子養成獨立生活的能力,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從孩子身邊的一些小事開始,比如,在家里孩子的房間中,給孩子設置一個單獨的區域,區域內的東西擺放、活動進行都由孩子做主,讓孩子在自己的區域中活動,成人可參與活動但少加干涉,給孩子一種小主人的感覺。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感受獨立做事的樂趣,培養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然后孩子逐漸就能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再次遇到問題也就不會有哭鬧的行為了。
2、糾正孩子急躁、沒耐心的缺點
父母就要學會忍耐等待,才能讓孩子學會忍耐,因為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要是爸媽性子急躁,孩子長大后可能會存在畏怯或不講道理等問題。而且培養孩子的耐性,還是需要考慮其年齡和承受能力,一點點延長他們忍耐的時間。
同時培養孩子的耐心,就要從關注他的情緒開始,因為關注孩子的情緒,也是培養孩子逐漸學會有耐心的突破口。若我們自己有良好的自控力和耐心,孩子也就會通過模仿進行學習。
3、用夸獎激發孩子的主動性
其實及時稱贊孩子做對的事情,再以肯定和賞識替代否定和貶低,為孩子的小進步鼓掌,對孩子遇到問題時也能給予幫助的。
在這里,贊美孩子要實際,最重要的一點時:父母應該讓孩子找出表揚他們的原因,而不是表揚本身,讓孩子清楚地理解做了正確的事情。而這種實際的贊美,使孩子有清晰的思維能力,判斷能力。
孩子遇到問題的表現
孩子遇到很大的問題時,也就會受心理作用影響,他們的情緒會非常不穩定,要么在家沉默不做聲,要么就是心情不好、頂撞父母或是找理由大發脾氣,即便家長去詢問孩子發生了什么,孩子也不愿意說出原因,而這就是孩子心理出現問題的一種表現。
當孩子突然做出這種行為時,家長一定要想辦法了解原因,并及時糾正和疏導孩子,避免孩子受不健康的心理影響做出不好的事情。
第二個表現就是經常打架和故意損壞物品,一般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孩子上小學以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其它外在影響,導致孩子的心理情況出現偏差。
當孩子經常出現打架,或是在家無緣無故摔東西的時候,家長就要留意觀察,通過科學的方式糾正孩子的問題,為孩子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