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大多數學生都遇到過瓶頸期。有的學生因為總是跨不過學習的“坎”發展出厭學的情緒來。家長如果了解孩子的心理,就可以不用“干著急”,那么一起來看看高中生厭學的表現原因及對策吧!
高中生厭學的表現
1、輕度厭學:主要表現為不喜歡學習,對學習有抵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下不完成作業、抄作業或者應付作業等,輕度厭學主要表現在思想上的抵觸。
2、中度厭學:將思想上的抵觸付諸行動,出現上課不聽講,經常出現遲到甚至曠課等違紀現象,人際關系也會隨之出現問題。
3、高度厭學:由思想和行動發展到了心理問題,對學習充滿了恐懼,心理上十分自卑,不愿再回到學校,不敢面對老師和同學,這類學生往往會休學或者退學。
高中生厭學的對策
1、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愿學、樂學、會學。平等對待每個學生,關愛“學困生”,讓學生愿學?!皡拰W”大多數源于“厭師”。不能教學相長,不能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學生從“厭師”進而轉變到“厭學”。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與學生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倡導合作、交流、展示,為學生愿學創造良好的空間和環境。
倡導發展性和激勵性評價,讓學生樂學。不以成績好壞評價學生,抓住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點滴的成功、獨特的想法,多激勵、多肯定、多表揚,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和獲得快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創設多變的情景,讓學生會學。倡導“因材施教”,“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引導學生會學。
2、加大理想前途教育,提高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消除學生的厭學心理,必須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課堂上結合學科實際,激勵學生以科學家為榜樣,學習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課外與他們交朋友,談人生,喚醒學生學好知識的內部動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了解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輔導,幫其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耐心疏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與家長配合營造科學的家庭教育環境,形成厭學干預合力。
教師根據學生厭學的不同情況,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共商措施,形成厭學干預的合力。盡量營造一種積極進取的家庭氛圍,使孩子在平等、民主、關愛、和睦的環境下,保持身心健康,專心致志地投入學習中去。對待學習差的孩子,要用發展的觀點去看孩子,用放大鏡去尋找孩子的優點,循序漸進。
4、齊抓共管,從嚴治校,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堅持從嚴治校,不斷改善學校的教學生活環境。首先,要對那些嚴重擾亂學校的教學生活秩序,又屢教不改的學生,進行嚴肅處理,同時又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關懷寬容他們;其次,積極改善學校的教學生活設施,盡可能滿足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需要;第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