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當我們的孩子犯了一個錯誤。起初想和孩子理性分析真相,但孩子不想聽,忍不住發火,于是對孩子指責謾罵,結果,孩子妥協照做。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增加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那么給孩子講道理不聽怎么辦?
給孩子講道理不聽怎么辦
1、承認孩子的感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感受,孩子也一樣。一般情況下,孩子要到青春期才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且孩子越小,表達能力越弱。當他們難過或生氣時,他們會通過發脾氣來表達不滿。如果家長此時再批評孩子,只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會引起孩子更大的不滿和反抗。
而如果你能識別孩子的感受并照顧他們,孩子不僅會感受到父母的重視和理解,還會教會他們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
2、講道理要有策略
給孩子講道理不聽,有些家長不明事理上來就批評一頓,認為先震懾住孩子,再開展教育會容易得多。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孩子怕打卻不服管,更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正確的做法是:在批評孩子之前先給予善意的警告,給孩子自我改正的機會。
家長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表達給孩子,當孩子認為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現在改正,會獲得原諒這樣的教育,不僅讓孩子樂于接受,也輕松避免了一場親子矛盾。
3、用智慧講道理
有時孩子會有非理性的想法,給父母帶來麻煩。遇到這樣的情況,除了想方設法與孩子溝通之外,還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他的想法和意愿,切不可輕易下判斷說孩子“不聽話”。當然,父母可以直接告訴孩子一些真實的道理,但如果孩子不聽,就應該考慮換一種說法。
實踐表明:如果想讓孩子有一個接受的角度,最容易從情感的角度入手,通過問答的方式,讓孩子思考,激發他性格中友善的一面。這種方法是經過試驗和測試的。
4、講道理要保持冷靜
父母的負面情緒對孩子具有影響性,激發了孩子的恐懼、憂慮、忐忑、恐懼、迷茫等負面情緒。在控制負面情緒時,孩子的行為加重,可能會出現哭鬧、打人、辱罵、拒絕合作和堅決道歉等行為。相應地,父母的情緒也越來越差,父母越生氣、越憤怒、越失望,對孩子的要求也越嚴格。
父母與孩子互相激勵,為彼此制造一場情感風暴。所以,我們在和孩子一起思考的時候,強調“情緒化”,一定要保持冷靜的心態,用堅定而冷靜的語氣,向孩子傳達正確的信息。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