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們若能與孩子好好進行溝通,也就不會存在親子緊張的問題了,往往是家長與孩子溝通不當,就會導致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要試著去孩子進行平等溝通,做到尊重孩子的隱私,那么與孩子溝通存在的問題有哪些呢?
與孩子溝通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害怕溝通
其實這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因為父母不知道該怎么和孩子溝通,就一直以被動的方式,等待孩子主動開口交流,但都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一個在不斷規避溝通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主動開口的次數,屈指可數。
2、指責埋怨型的溝通
指責埋怨型溝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責黑三角”,在這樣一個“黑三角”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有一個較為固定的指責對象,家庭問題往往在相互指責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歡而散,問題最終并未真正解決,成為一個未了結事件遺留下來。
而家庭未了結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悶或緊張,危機四伏。這是一種很具破壞功能的家庭溝通模式,孩子要不逆來順受,要不一味逆反、攻擊性強,對其人格的成長極為不利。
3、過于抱怨孩子
許多家長責備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體諒父母,其實家也常常有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只是自己沒感覺而已。總是聽到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透過現象看本質,過這都是孩子的問題嗎?孩子該不該有自己的主見?我們該不該聽孩子怎么說?該不該給孩子一些思考和實踐的機會?
與孩子溝通存在的問題應該怎么解決
1、耐心對待
我們需要耐心的去應對和孩子之間出現的問題,我們需要去用我們的愛,去融化孩子心目當中的這種結,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是長期積累的問題就需要去做好長期應對的準備。
只有這樣,孩子才可以慢慢的靠近我們,只有心和心靠近了,我們才能夠去慢慢的跟孩子的溝通,溝通才會變得更加的順暢。
2、尊重孩子的隱私
父母總習慣把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控制在自己的監控范圍之內。但孩子長大了,都想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立空間,也有自己的獨立思想。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以平和的心態,跟自己溝通。
而父母則是想方設法,想深入了解孩子的思想,探密他們的隱私,父母總是喜歡翻看孩子的日記本,跟哪個異性比較親密。而這樣做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反而加劇親子關系更加緊張。聰明的父母對待孩子都是松緊結合,既給尊重孩子的隱私,給孩子適度的自由,也能正確引導孩子成長。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