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共情能力是指換位思考的能力,包括感覺他人的情緒和積極的反饋行為。同時這也是一種良好對的品質(zhì),但是有的孩子共情能力非常的差,可能會導(dǎo)致孩子失去很多朋友,那么小孩共情能力差的原因有哪些呢?
小孩共情能力差的原因
1、父母缺乏共情的養(yǎng)育經(jīng)歷
0-6歲是孩子建立早期感情的關(guān)鍵時期,很多正確的情感觀都是在這階段形成的。安全感的建立,親子親密關(guān)系的建立等等。如果這一時期,父母總是對孩子淡漠,冷漠,對孩子的心理變化沒有感知,那么孩子一定會缺乏共情能力。
2、父母共情力不好,培養(yǎng)出的孩子往往共情力也不好
孩子小時候,父母和孩子能夠在不斷的互動中相互了解和成長。在跟孩子的互動中,敏感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往往能夠通過孩子的哭聲、動作來判斷孩子的需求。這是因為,父母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不斷摸索糾偏,從而培養(yǎng)出了超強的共情能力。孩子也逐漸通過聲音、腔調(diào)、味道慢慢地聽懂、看懂、感受養(yǎng)育著對他的態(tài)度和情感,從而也培養(yǎng)出了一種共情能力。
但是也有一些父母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沒有糾偏,導(dǎo)致共情力差,孩子的基本情緒和需求沒有被父母及時地接納和安撫,也阻礙了其共情能力的培養(yǎng)。
小孩共情能力差怎么辦
1、讓孩子學(xué)會換位思考
為了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家長應(yīng)該讓孩子懂得如何換位思考。首先,當別人遇到麻煩時,不要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批判這件事的是非,多想想。如果你在同樣的情況下,你的心情如何,多想想。
如果你遇到困難,你希望從別人那里得到什么樣的啟發(fā)和幫助,讓孩子知道如何換位思考,這不僅有助于讓孩子體驗更多的教學(xué),還能讓孩子更貼近他人,從而建立深厚的感情。
2、言傳身教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生活中,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許多訊息。所以,想要讓自己的孩子有共情能力,父母就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一舉一動,來教導(dǎo)孩子。
比如當遇到一件事的時候,父母主動的幫助了他人,事后,要告訴孩子自己這么做的原因,以及可能產(chǎn)生的效果,然后問孩子“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么做”,以此來引發(fā)孩子思考與感知。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quán)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