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俗話說家長和孩子之間都能會存在代溝,其實是因為家長和孩子,會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家長總是認為自己的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好,而孩子總是你覺得家長不理解自己。所以,就會導致孩子更不愿意和家長交流溝通,那么對于孩子不想跟父母交流怎么辦呢?
孩子不想跟父母交流怎么辦
1、認可孩子
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渴望得到家長的認可,但是往往很多家長都做不到認同而是處處打壓。比如當孩子一身泥濘回到家,滿是驕傲的對你說今天踢球拿了第一名時,你卻滿臉不屑的說:“體育運動而已,有本事數學考試拿第一啊?”
如果孩子拿著自己畫的比較滿意作品,乞求夸獎時,你又開始了不耐煩指責 “這畫的是什么啊?一點都看不懂。”,就這樣孩子的內心情感需求總是得不到滿足,久而久之他們就不會再向父母開口請求什么了。
2、溝通時放低姿態
很多父母喜歡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方式進行詢問,這樣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并不是想要真正的與自己溝通,而是想用這種方式表明自己立場而已。
如果父母放低姿態,與孩子站在同一個高度,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對自己的重視,自然愿意與父母親近,愿意認真的聽爸爸媽媽說話,以及做出相應的回應。
3、做親子溝通的主動引導者
家長從下就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而且要成為溝通的主動引導者。讓孩子把與父母溝通這一件事情當做是一件十分平常,而且正確的事情。只有這樣做,孩子才會凡事都和父母商量,不會自己一個人傻傻地做決定。
4、聆聽孩子的心聲
傾聽是人與人之間最有效的交流,家長應該仔細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可能是放學路上的一件小事,但這就是孩子目前生活的全部。孩子的心聲得到了家長的認同,那孩子就會更加愿意和父母溝通了。
5、經常擁抱孩子
擁抱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在無形之中就增加了人和人之間的親密感,但我們可以發現平時生活在一起的親人很少會擁抱。經常擁抱,可以通過肢體接觸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溫暖和關愛,孩子就不會感覺孤單,也會變得愿意和父母和外界交流。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