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是不是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每次讓孩子做事時總會當做聽不見或者讓孩子往東他向西,就是“裝作”聽不懂家長的指令,對于孩子的這種情況,還是需要做好有效溝通的,那么孩子聽不懂指令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聽不懂指令是什么原因
1、指令是否過于復雜
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而孩子從聽見指令到反饋在行動上,是一個從接收到表達的過程,所以更需要孩子具備良好的理解能力。一般情況下,2歲左右的孩子能夠理解1~2步指令,4歲左右的孩子可以理解一些中級的指令,比如識別房間、情緒和地點,拿出不在視線內(nèi)的物品、簡單的角色練習等。
2、孩子摸清了家長的套路
有時孩子做出這種反應,是因為他通過實踐摸清了家長的套路,于是采取“不回應”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孩子在游樂場玩得正高興呢,你卻一直叫孩子回家。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我只要“哭鬧”或“不理睬”,媽媽就不會一直催我,那我為何還要回應媽媽呢?
當然這種情況只是我的推測,具體是哪種原因,還需要家長在生活中仔細觀察,這樣才可以更好的找出原因。
孩子聽不懂指令怎樣訓練
1、用游戲的方式幫助孩子
游戲是孩子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用游戲的方式去幫助孩子理解日常指令,孩子會更有興趣。就比如口袋取物:準備一個大布袋、幾樣孩子認識的物品。比如:玩具小球、書、筆、香蕉、蘋果等等。再準備這些物品的圖卡,放到口袋里,并對孩子發(fā)出指令。
等到孩子能夠正確找出來后,家長就可以鼓勵孩子:哇!你真棒!其實在平常的生活中,父母要多運用孩子學到的這些指令,強化他們的記憶。在認識了這些圖卡后可以換動一些新的圖卡,讓孩子理解不同的指令。
2、給孩子充分的反應時間
很多家長不是不會下指令,而是在給孩子下過指令后,看孩子沒有什么反應,就立即下達第二遍或者就給孩子輔助,中間沒有一定的反應時間。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孩子過度依賴家長,即使他們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會,家長也會來幫助他們的。
所以在給孩子發(fā)指令時,家長要遵循“指令—反應—結(jié)果—停頓”的原則,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反應,發(fā)二次指令一定要與第一次的指令是同樣的。并且孩子無反應的時候,在二次指令發(fā)出之后5秒鐘后,若是孩子沒有反應再進行輔助。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quán)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