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說起自律,大家都應該知道這對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若是孩子有好的習慣就不再擔心孩子的成績不好了,而且我們家長還能對孩子很放心,那么孩子怎樣養成良好的自律行為呢?
孩子怎樣養成良好的自律行為
1、充分鍛煉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通常不自律的孩子他之所以不自律,主要是因為他不想放棄他及時享受快樂的意愿。若是為了自律,而讓他放棄本可以現在享受的快樂他會感覺到莫大的痛苦,于是他便不會再進行自我約束了。
要適當的延遲滿足孩子愿望的時間,更不要讓孩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要注意培養孩子抵制誘惑和克制自己的能力。
2、制定合理的家庭規則
庭規則的制定,應該一直貫穿孩子的成長過程。不同年齡段,家庭規則會有所不同,但必須要有。家庭規則不一定很多,但制定后必須執行。家庭規則不僅是針對孩子的,也是針對父母和家人的。尤其是家庭規則一旦制定好,全家人都要遵守。
3、堅持做好一件事
自律的人都有一個好習慣,至少一個好習慣,多年堅持,雷打不動。無論這個事是哪方面的,生活、學習、娛樂、健身等,但有個前提,這個事必須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可以選擇體育運動,一定要養成孩子的一個運動愛好和習慣。
4、幫助孩子梳理規則意識
規則大于寵愛,寬容而不縱容,建立規則比說教更有效,父母可以與孩子約好時間玩玩具、一起制定逛超市買零食需要花費的額度、約好晚上入睡的時間等等,而不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給什么。
但父母要明白,在給孩子制定規則時,要避免單向硬性的規定,而是與孩子雙向互動,一起定規則對孩子形成自律意識才更有效果。
5、多鼓勵孩子
自律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是需要引導和學習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很有可能會有想要放棄的想法,這種時候要多鼓勵孩子去堅持。
家長們都知道培養孩子自律性好處多,但是也要注意在培養的過程中避免犯錯誤。
6、讓孩子學會共情與換位思考
要讓孩子真正形成自己認可的克制習慣,就少不了共情能力與換位思考的能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逐漸從以自我為中心,逐步開始認識周圍的事物,并且學會和周邊的人和物和諧相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情商在逐漸提升。
如果思考的最終結果是有益于他人,而自身可能會受到約束,情商高的孩子,就可以做到控制自己的欲望,提升自己的自控力。從而得到一個令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