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平時表現還不錯,但是見人或者上臺就會非常怯懦,甚至不敢上臺。在這樣關鍵時刻“掉鏈子”的行為會讓不少家長愁苦,那么家長在面對孩子膽小不敢上臺怎么辦才算更好的解決呢?
孩子膽小不敢上臺怎么辦
1、家長要嘗試多為孩子提供社交機會
孩子的表現欲是可以激發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多多陪伴孩子,多帶孩子出去進行社交活動,比如去電影院看電影、去參加親子活動等等,也可以允許孩子邀請小伙伴到自己的家來做客。
這些能夠增強孩子的表達能力和人溝通的能力,還可以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一來二去,孩子在面對陌生人和觀眾的時候,才更不容易怯場。
2、放松訓練
孩子膽小不敢上臺是因為怕失誤,而家長越是表現得著急越是強壓孩子,只會讓孩子心理受到更大的創傷,正確的方法就是引導孩子關注失誤本身,教會孩子怎么避免失誤的發生,把注意力放在改進方法上,自然能減輕孩子的恐懼感。
3、不要限制孩子的交友和活動范圍
容易怯場的孩子往往比較認生,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磕磕碰碰到,所以選擇長期將他們“圈養”在家中,限制了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多次磨合下,孩子也算是見過“大場面”,成長中也不太會因為陌生緊張而頻頻怯場。
4、不給孩子設置過高的標桿
過高的期望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一旦達不到要求,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受挫。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長處和劣勢,不可能要求孩子什么都會。
5、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做準備
家長可以經常性的帶著孩子做好預習工作。以小學語文為例,可以思考一下新課文的課后題,可以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以琢磨琢磨文章的中心……
做好預習后,還可以讓孩子試著演一演:把家長當作老師或者是對著鏡子自己練習。這樣的演練能幫助孩子增強舉手的決心和發言的能力。這樣既可以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膽小不敢上臺的行為也基本不會再出現。
6、應給予正確指導
家長要鼓勵孩子大膽、真實、自然地表達自己。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們或多或少在說話方面有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而壓力和恐懼是這些不健康心理的突出表現形式,是影響正常言語和語言交流的障礙。
練習說話的第一個地方是在家里,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在家里給我們講寓言故事。如果孩子說不清楚,就讓他們去找一本兒童文學看看,然后訓練他們講故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