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現在的家庭當中,大部分只有一個孩子,家長都怕自己的孩子受半點委屈,對于孩子的要求都會盡量的去滿足孩子,但是如果家長采用對孩子包辦的形式,就會讓孩子失去獨立的能力,適當的讓孩子吃苦是一件好事,那么讓孩子吃苦的教育方法有哪些呢?
讓孩子吃苦的教育方法
1、主動地給孩子設置“攔路虎”
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家長可以適當的給孩子設置一些“攔路虎”。讓孩子完成一些如自己去奶奶家,單獨購物等任務,通過完成任務后的言語表揚或者物質獎勵,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慢慢習慣“吃苦”。
相信通過家長的主動培養和教育,孩子們會通過一次次的努力,逐漸養成“吃苦耐勞”優秀品質。但是,家長們也不能矯枉過正,應當注意方式方法。
2、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培養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發揮潛力能做到的事情,家長不要代勞,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放手讓孩子去做,家長多肯定、多鼓勵,要讓孩子在家長的肯定、鼓勵中提高克服困難、吃苦耐勞、積極進取的能力和精神。
即使有些事情做不好,家長也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客觀地為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為孩子提出繼續努力的方向和動力,只有這樣,孩子在遇到困難,才會慢慢養成不怕吃苦,不怕失敗的精神,從而學會承受和應對各種困難挫折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3、鼓勵孩子多參加公益勞動
帶孩子或讓孩子隨集體參加公益勞動也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一條途徑。家長可以帶孩子參加居民區組織的一些公益勞動,例如,參加春天的植樹,夏天的滅蚊、蠅,秋天的除草,冬天的掃雪等;也可以帶孩子照顧附近的孤寡老人讓他們為鄰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分發報紙、取牛奶、照顧小朋友等。
4、讓孩子自己承擔“壞行為”的后果
任何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會一帆風順,或多或少都會犯下一些錯誤,出現一些父母眼中的“壞行為”。作為父母,不能孩子一出現問題就試圖想盡辦法去彌補,而是要合理利用孩子的錯誤,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得到啟發。
總之,讓孩子適當的吃苦,百利而無一害。作為父母,一定要充分掌握讓孩子吃苦的方法,不斷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的成長進步的步伐更加穩健。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