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些家長可能不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因為不愿意做某些事的原因,只會覺得孩子有畏難的情況發生,這時候家長不要告訴孩子:不要怕什么的,而是應該去理解孩子的情緒感受,那么孩子畏難該如何引導呢?
孩子畏難該如何引導
1、分解降低難度,逐漸突破
任何困難的事情,都是由一個個小難題組成的,因此首先要分解難題,比如孩子覺得學鋼琴很難,那具體是手腕力量不夠、聽不懂音符,還是上課時坐不住呢?如果孩子專注力不夠,不能專心的聽老師上課,那就可以把問題細化,重點解決,孩子也就不會再害怕了。
所以說難題分解得越詳細越好,如果碰到覺得困難的小問題,那就再分解成小小問題,直到讓你或孩子覺得,分解后的小問題是一件非常輕松的事情,完全沒有難度,這樣孩子就沒有了畏難的情緒。
2、接納并安慰孩子
大部分人都會出現畏難情緒,就連成年人也一樣,不敢跨出第一步,幾乎是共同的問題,所以父母一旦發現孩子不自信了,這是要接納并安慰他,理解他的感受,而且還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會害怕,最重要的是敢嘗試。
父母的鼓勵,是打敗孩子畏難情緒最重要的法寶,這時候父母就要去利用起來,不要總因孩子畏難情的緒而打擊嘲笑他。
3、不要用強硬方式逼孩子
有些家長在孩子遇到難題的時候,就會先來一頓劈頭蓋臉的批評,從而徹底擊垮孩子的心理防線,企圖用”激將法”讓孩子重振士氣。
所以父母當再次看到孩子想要逃避困難的時候,不要著急,也不要用一些有些強硬的手段去逼孩子。當孩子表明他不愿意嘗試時,父母就可以從其他方面給孩子指導,鼓勵他去做,給孩子一個嘗試的空間。
所以這時候即使孩子嘗試失敗了,也不會有太多的挫敗感,他會仍然愿意繼續努力。
4、幫孩子正確認識自己
很多孩子對自己都沒有明確的認知,他們分不清自己的缺點和優點,再加上很多家長都習慣了使用打擊教育,孩子會誤認為自己身上都是缺點。
所以當孩子畏難的時候,父母助孩子認清自己,讓孩子知道自己身上的優點和缺點,這樣孩子才能在自己擅長的地方找回自己的自信。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