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不懂得獨立的孩子往往會比較的依賴父母,對于自己要做的事情沒有信心,會害怕失敗,當孩子經歷挫折的時候,往往會選擇逃避,或者是內心感到自卑,那么孩子的獨立能力包括哪些呢?
孩子的獨立能力包括哪些
孩子的獨立能力包括:
1、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思考,孩子就會有自己的主張,更易形成有主見、有創造力的性格;
2、獨立做事的能力:獨立做事,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實操能力,不讓孩子停留于紙上談兵;
3、承擔責任的能力:做了事,敢于承擔,不把責任推卸于他人,也是獨立能力的重要一部分。
4、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從兒童發展的觀點來看,不給予孩子鍛煉的機會,就等于剝奪了孩子自理能力發展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喪失了獨立能力。所以我們要本著“大人放手,孩子動手”的原則,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實,到幼兒晚期時,其獨立性就已經大大發展了,他們會希望做成人做的事情。
因此,家長應經常讓幼兒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他們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樹立起自信心與進取心,體驗到依靠自己的力量,堅持把事情做完的喜悅。如,自我服務方面的勞動:穿脫衣服,系鞋帶,整理床鋪,自己吃飯漱洗等。
怎么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培養孩子獨立的意識。獨立的行為是靠獨立的思想來支撐的。歌德說過:“誰不能主宰自己,誰將永遠是個奴隸。”父母要讓孩子認識到獨立意識的重要性,避免養成孩子的依賴思想。
父母要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時,父母不要急著否定,而是要給孩子表達見解的機會,并問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如果孩子思想上對父母非常依賴,那么就不要指望他在行動上會獨立。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不要直接替孩子去做,而要引導孩子學會獨立思考,間接地教給孩子正確的做法,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去做出選擇。
不包辦,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許多父母對待自己的寶貝孩子,簡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因此,在一些生活小事上,父母能夠自己動手的,絕不讓孩子插手,這就導致許多孩子直到上大學,都是“兩手不沾陽春水”的嬌生慣養狀態。
父母還為此名其名曰“我這是愛孩子,我是為了孩子好。”可是,包辦孩子的一切,讓孩子成長為一代巨嬰,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其實不然。每個孩子從骨子里是渴望獨立的,他們渴望呼吸到自由的空氣,可是父母不讓,生生剝奪了他們獨立成長的機會。
因此,想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父母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