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自制力都是不夠的,出門逛街和去超市孩子總是有很多自己想要的東西,大多時候是玩具。此時家長如果拒絕的話,孩子就會當眾撒潑,讓家長非常的鬧心,最后只好妥協。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總是用這樣的方式讓大人滿足他的需求。
孩子想買的東西家長不想買怎么辦
面對孩子的一些需求,家長覺得沒有用所以拒絕孩子,甚至是訓斥和批評。家長可以適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總比讓孩子沮喪好的多。如果拒絕孩子的方式是當場表明“買不起”,這樣的回答無疑會讓他產生心理負擔,長大后也容易被金錢所左右。
當孩子想買的東西家長不想買時,也不要編理由欺騙孩子當家長不想給孩子買東西時,其實說明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告訴孩子我們出門是有預算的,超過預算的物品是不能購買的;也可以和孩子商量,可不可以買一些東西來替換想買的商品。
總之,解決一個問題的方式有多種,家長不要采用對孩子說謊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想想孩子長大之后,回想起來,父母因為一件小事騙了他,心里該有多難過。
同時家長要細心的跟孩子解釋,讓他明白不是不給他買,也不是家里窮的買不起,而是這個東西不值得。哪怕真買不起也要告訴孩子,媽媽正在給你攢錢,我們以后來買,這樣的表述相對來說,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
為了避免孩子胡亂要東西甚至隨地撒潑,也可以與孩子約法三章,表示出去不能胡亂要東西,否則以后出門就不帶。如果孩子非常聽話,出門之后可能就不會隨便要東西;但是如果孩子不聽話,遇到喜歡的東西不管便宜還是貴非要買,下次就有可能不會被父母帶著出去玩了,孩子知道其中的利弊。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消費觀
一、試著給孩子按月發放零用錢
對于孩子而言,他們的消費觀念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父母。有些家長希望培養孩子勤儉節約、合理消費的理念,自己在平日里卻消費主義至上,這樣的家長無法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典范。
日常生活中,家長要以身作則,養成勤儉節約的品德,有計劃、有節制地進行消費,從生活細節處教會孩子理性消費。除了身體力行,家長朋友還可以試著按月或按周給孩子發零用錢,培養他們的金錢觀念。
二、漏斗原則
漏斗原則就是孩子越小,給予孩子選擇的空間就越小。小學階段父母可以決定孩子的玩具買多少,該買什么零食,去游樂場玩什么項目,或者可以跟孩子提前說好,進超市只能挑一件,去游樂場要玩哪些項目。
這個時期買什么由父母決定,可以培養孩子不以自我為中心。很多孩子不給買東西就大哭大鬧,父母的妥協已經沒有權威讓孩子合理消費了。
三、開展家庭會議
父母可以嘗試開展家庭會議,列出家里需要的東西,和每位成員想要購買的東西,大家一起討論是否需要購買,然后挑一個時間,比如周末一起去購買。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對消費有一個慎重和理性的對待。并且開展家庭會議可以讓父母和孩子更多的去交流。
如何讓孩子更加聽話
孩子撒潑時置之不理。在面對孩子撒潑哭鬧時,許多家長都會不知所措,甚至會為了安撫孩子而答應他的要求。但你越是滿足他,他就會越得寸進尺。在面對孩子撒潑時,家長置之不理就可,孩子哭半天發現沒人理他,他自己就會乖乖站起來了,并且下次不會再犯。
幫助孩子認識自我,成長自我。孩子總是喜歡說不,并要求自己來做,與其阻撓,不如不要幫助孩子,讓他更好的成長。比如孩子想要自己用勺子吃飯,這個事情就應該讓他親自嘗試,因為對他以后的獨立自主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但是要注意的是,孩子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很笨拙,用杯子喝水會灑出來,用勺子吃飯會撒身上等等,這個時候要允許孩子失敗,并耐心的指導孩子如何正確的使用。
承認孩子的情緒。很多父母在孩子生氣的時候,往往總是自己比孩子還要生氣,這樣的話,反而只會起到反作用,孩子可能還會更加的不聽話,甚至可能還會形成叛逆心理。
如果父母可以在孩子耍性子不聽話時,對孩子說:“你現在是不是有點生氣?”“你現在是不是有點不滿?”的時候其實就是幫孩子在釋放自己內心的情緒。因為孩子并不懂得如何去釋放自己內心的情感或者情緒,所以當他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表現在臉上。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