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抱怨和職責其實是在妥協責任,會讓孩子的生活沉浸在無盡的黑暗中。為了讓孩子適應生活中的一些挫折,讓孩子不那么容易抱怨和職責,我們就要想辦法引導孩子找到自信,讓孩子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待問題。那么我們就要從孩子喜歡抱怨是什么原因開始了解。
孩子喜歡抱怨是什么原因
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愛抱怨和職責別人的性格并不是天生具備的,大部分是來自父母,往往父母是這種人格,孩子多半也是。指責是一種不肯面對現實的表現。
另外來源于過往生活經驗。青少年時期受到父母過多批評和老師過多批評,自我潛意識價值感嚴重不足。比如父母雖然不是指責型人格,可能追求完美,或者不顧孩子智商對孩子要求過高,導致批評太多。老師批評過多。
或者有嚴重的失敗創傷進入潛意識。這些經歷都可能形成潛意識的自我價值感不足。自己沒有價值當然是痛苦的,人天然需要自己有價值感。所以指責型人格通過批評別人來提高自己的價值感。也并不是他有意的,而是在潛意識層面,成為了一種自動的減少個體焦慮的心理防御方式。
孩子喜歡抱怨和指責別人怎么辦
多聽聽孩子的聲音。不管孩子抱怨什么,都不要“一棒子打死”。傾聽是溝通的好方法。傾聽有時比敷衍100句更有意義。設身處地為你的孩子著想,看看你的抱怨是否合理,但這并不意味著你也是抱怨的一部分。
另外我們要知道父母是最好的榜樣,父母在生活里不要互相推卸責任,不要互相抱怨,而是一起面對問題一起解決問題,才給孩子起到正面的作用。
同時,父母不要在孩子遇上問題或者出了錯的時候,當即指責。急著指責容易變成彼此間的指責抱怨,如同內耗一般,不但沒能解決問題,還愈演愈烈,變成相互抱怨的結局。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原因,所以當孩子抱怨和職責別人的時候,父母要善于找到原因,引導孩子從積極的一面看待問題,讓孩子成為一個積極樂觀的人。在生活中,父母也應該成為孩子的好榜樣。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要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勇敢前進,培養孩子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承受壓力的能力。
最后,給孩子獨立探索的機會和成功體驗。其實愛抱怨和職責別人的孩子一般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沒有自信。因此我們要從培養孩子的自信開始。
信心不是憑空而來的。這并不是說你很愛孩子,孩子一定會有孩子。將孩子和成功的時間綁定到一起。一個孩子從中學到的“我能”越多,他們就會越自信。比如,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提高成績,這種快樂讓孩子發自內心地成長自信。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