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兒童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正是孩子最調皮搗蛋的時候,家長的話對他們來說往往就是命令,是讓人討厭的,所以會不想聽,那么,兒童不聽話怎么管教呢?
兒童不聽話怎么管教
當孩子不聽話,不寫作業時,家長可選擇使用一定的獎勵機制來鼓勵孩子完成作業,比如寫完作業可允許孩子看半小時動畫片,或者玩游戲半個小時,這樣一來,他也更有動力去完成作業。
對于兒童不聽話,如果家長只知道對孩子大吼大叫,或者利用懲罰措施去威脅他,他就會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因而對于孩子來說,家長善用獎勵反而比一味地使用懲罰手段更加有效。
孩子畢竟要長大,過多地控制,所謂地“聽話”會讓孩子失去主見和創造性,不以舊眼光看待孩子的新想法,父母在某些事情上不一定比孩子高明,父母在管教孩子時,想讓孩子“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父母也要學會接受新事物。
相信孩子的能力,讓孩子學會更多的技能來適應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學會掌控自己的內心世界和行為的能力,不斷地磨煉成熟。
對于不聽話的兒童,有些父母管教孩子時很少對他們講道理,家長非常直接,說了沒三句話,可能就會不分青紅皂白的把孩子打一頓或者罵一頓。這不是我們所說的“不講道理”而是“不講理”。“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把“不講理”當做“不講道理”的遮羞布,是下下下策。
孩子對世界是好奇的,甚至有些“膽大”,但孩子不清楚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這就要求父母為孩子制定一定的規則。無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孩子明確知道哪些行為是不該做的,而且了解做錯事是要負責任的,這樣就會減少孩子不乖的行為。
父母總害怕孩子失敗,苦口婆心地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可孩子就是不聽,我行我素。父母是一番好意,可孩子不領情,讓父母很苦惱,擔心孩子吃虧。
如果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積極主動的目標,在一些小事情上和父母有分歧,堅持自己的想法,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試錯的權利,如果效果不理想,聰明的孩子會變通調整,不再一根筋,真實反饋比一味地說教更有用。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