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撒謊是一件看似不嚴重但是需要家長及早引導的問題,其實家長在面對孩子撒謊了怎么處理的問題是還是要重點注意方法的,了解孩子撒謊的原因,掌握處理孩子撒謊問題的技巧,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孩子撒謊了怎么處理
1.觀察形勢
觀察形勢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孩子所處的狀態,很多時候孩子的謊言都不經考驗,一下子就能被“拆穿”,我們可以先確定孩子說的是“真話”還是“謊言”,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可以保證事實的準確程度,不會不小心誤會了孩子。
2.示范理解
很多時候,孩子被拆穿了撒謊的事情后,往往也會繼續掩飾,比如拒絕承認、否定、啜泣、逃避等等。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表達出對孩子錯誤的理解。
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不小心弄壞了玩具、摔破了碗盆,有時都會因為怕受到指責而說謊,我們可以嘗試告訴孩子:“碗比較滑,你也不想把它摔碎”,這樣的言語會讓孩子知道,這種事情是可以告訴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也能理解孩子并不是故意的。
3.不必要戳穿孩子的每一個謊言
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向外輸出功利性謊言,可以幫助孩子獲得自己能夠掌控這個世界的自信心。所以,不完全戳穿孩子也是為孩子保留一份自尊。
4.切忌給孩子貼上“愛撒謊的小混蛋”等負面標簽
因為,貼標簽這個事兒吧,時間長了就會長成孩子的自我認知:我就是一個愛撒謊的小混蛋!這要是哪天他不撒謊,他就會心理失衡,專業術語叫做認知失調,他還非得撒謊才舒服。那要真弄成這樣才是麻煩大了,要糾正就非常困難了。
孩子撒謊時的表現
1.摸鼻子
一般人在說話時摸鼻子,會有停滯的時間,有揉或撓的動作。而在撒謊的時候,孩子會下意識的產生掩嘴的行為,但因為害怕被發現,潛意識會阻礙他的動作,于是他下意識的摸了一下鼻子,這期間并沒有撓或者揉的動作。
2.腳可能會“后退半步”
我們在看武術電影時,常常看到兩個打斗的人物會后退半步,側身,然后迎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兩只小貓要打架,它們也常常是后半身后退半步,然后發起攻擊。“后退半步”,常常暗含防備。
當一個小朋友撒謊時,在陳述謊言或回答父母的質疑時,如果他們真的是在撒謊,潛意識會讓他們的身體,不由自主地稍微遠離或側對著大人。常見的就是退半步,或下半身稍微向后傾。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