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看到這個問題我們都知道這肯定不是一個不好的行為,畢竟孩子性格狂躁對孩子的人際交往會有一些負面的影響。所以家長們面對這樣的孩子必須盡快引導,那么孩子狂躁發脾氣怎么辦呢?
孩子狂躁發脾氣怎么辦
1.平日里的音樂理療。
我想現在大部分父母都已經知道音樂對一個人的情緒有著很大的影響。舒緩的輕音樂讓人心情放松,熱情的舞曲讓人高興等。孩子應該每天都聽有助于提高快樂度的音樂,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快樂感。
曾經有過這么一個調查,發現在經常欣賞古典音樂的家庭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相處得和睦,經常欣賞浪漫派音樂的人,性格開朗,思想活躍,所以正確地選擇音樂會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孩子改善脾氣。
2.父母做好榜樣的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父母的情緒平和,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努力做個能把握好自己情緒的父母,學會傾聽,學會共情,讀懂孩子,讓孩子慢慢地去認識,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去成長。
3.讓孩子意識到哭鬧無法解決問題的事實
很多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很多家長為了趕快讓孩子停止哭鬧,就選擇一味地妥協。
孩子哭鬧時,家長最好就是閉嘴和陪伴,因為此時他不會聽任何意見,你的勸導只會讓他變本加厲。如果你直接走開,把他扔在一邊不管,也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響。
所以,安靜地陪著他,等他情緒平穩了,安靜了,你再跟他溝通,可以詢問他:“遇到什么困難了?”或者“你愿不愿意跟我說說的遇到了什么問題?”使用這種可以打開話題的語言。
4.擁有跟孩子共情的能力
只有感同身受,被你理解,他才會平靜下來,才會嘗試和你溝通。孩子情緒失控時,不會接受任何語言,此時需要共情,只有讓孩子感到被理解,他的情緒有人懂,他才能冷靜下來。這樣的影響也會讓孩子學會體會他人的感受,理解別人。
作為父母的我們,適當的時候還是需要狠心一點,不要因為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而一味地妥協,這樣養大的孩子可能會成為一個“小無賴”。
5.鼓勵孩子使用文字來表達情緒
研究表明,孩子們不會生下來就知道該使用什么樣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包括憤怒情緒,你得教他們。
你可以告訴你的孩子:“當你生氣的時候,需要用語言來表達”或者“我真的想聽聽是什么事情讓你不高興。如果你用語言表達出來,我會更好地理解并且可以提供幫助。”
你可以對孩子說,“當你生氣的時候,說'我生氣了',我會幫助你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會接納你的聲音及規則。到五歲時,孩子們會發展出超我,可以幫助他們控制攻擊性沖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