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孩子的學習態度不端正;比如今天做錯一件事家長教育了明天還犯。同樣孩子態度不端正屢教不改也是比較常見的是,這個時候家長們應該怎么辦呢?
孩子態度不端正屢教不改怎么辦
1、家長要以身作則
孩子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能力叫模仿學習,這項能力是所有學習能力的基礎。孩子模仿能力很強,但邏輯思維發展相對慢一些,所以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言行。如果我們家長有不當言行,不守規則,孩子也會有樣學樣,隨意放縱,我行我素。
所以,家長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身體力行地教育孩子,不做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長。
2、溫柔而堅定的態度
從小培養孩子端正的態度意識,家長的態度也很重要,同樣需要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規則。制定好規則,就要嚴格遵守。家長必須溫柔而不失堅定的告訴孩子:言而有信、言出必行。
3、適時鼓勵,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適時的表揚有利于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這是激發孩子向前奮進的一個有效方法。在充分鼓勵點滴進步中讓他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4、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在學習中,要求孩子能按學習任務進行自我調節、自我規劃和自我改進。使孩子能積極學習,抑制與學習無關的活動。有了良好的自控能力,養成提前預習的好習慣,不光提高了孩子的閱讀能力,還會提高孩子課堂效率。
5、重點培養孩子的學習責任心
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學習內容,將學習的內容和孩子的生活結合起來,讓孩子切實認識到學習對于自己的意義,這樣就能逐步樹立學習的責任心。
如何糾正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問題
1、環境影響法
改變孩子所處的環境,就可以給孩子送去新的信息和知識,改變他的認識和態度,家長要給孩子做熱愛學習、勤奮工作的榜樣,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氣氛。
同時幫助孩子選擇品學兼優的同學做生活伙伴,有時,團體的規定比單純的勸說更能獲得改變態度的良好效果,因此,家長和學校老師聯系,利用學校的規定、班集體的公約來教育孩子,比家長單獨勸說孩子的效果要明顯。
2、信息誘導法
要改變孩子的態度,必須使父母和子女在思想感情上互相溝通。溝通的方法就是通過信息進行誘導,這些信息可以由家長發出,也可以由家長邀請其他人發出。
要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很重要的一條是信息提供者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鼓勵孩子自學,請威信高的老師講自學的方法,可以促使孩子改變不愿自學的態度,威信高的人,比父母更容易影響孩子學習態度的改變。
孩子出現厭學家長該怎么辦?一起來看看
1、培養愛好,樹立決心。同學們要盡量創造條件,參與各種自己感愛好的學習活動,并從中品嘗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
2、嚴格要求,增強自控能力。當厭學的心情一開始出現,同學們千萬不能妄自菲薄,任由自己放棄在學習上的種種盡力。有時候,同學們應該強制自己端正學習態度,激起自己內心深處發奮進取的欲望。
3、加強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要認清一切的標題的變化都是源于基礎知識,把學習重點轉移到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上來。
家長幫助孩子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讓孩子發揮自己的長處,讓他們處于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