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發脾氣是情緒的宣泄,我們一直說:“你把你最壞的情緒給了你最親的人。”所以我認為孩子為什么跟媽媽亂發脾氣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和媽媽最親近,另一方面就是孩子情緒的控制做的不夠好。
孩子為什么跟媽媽亂發脾氣
1.言傳身教
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比較強的,這個階段是他們性格,人格的形成時期。那么他們的第一任老師是誰呢?當然是做家長的。有些家長跟孩子說話比較喜歡吼,為什么呢?
因為從孩子入學開始,孩子的作業、成績成了家長的心病。一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種迫切的心情迫使家長性情變得急躁,甚至暴躁,長此以往就影響到了孩子。他們也會學的急躁甚至暴躁。
2.有恃無恐
現在的家庭環境大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即使大人怎么說怎么做都不會傷到他們,不僅因為它們特殊的地位,而且家里如果有老人的話,他們也一定會護著小孩的。
再說現在的家長也比較開明,很少有以前的那種體罰,加上有人護著,他們就變得有恃無恐,頑皮不聽話。
3.孩子對媽媽的新人
在孩子心里,媽媽是永遠的依靠,所以當媽媽出現的時候,孩子就敢做自己想做的事,甚至撒嬌耍賴。因為他們知道媽媽是最最信任、可靠的人:我發脾氣了,媽媽會來安慰我;我遇到難事了,媽媽回來幫助我。
4.媽媽愛嘮叨,孩子可能不耐煩了
還要一個原因是媽媽平時比較愛嘮叨了一些,所以孩子難免覺得煩躁,情緒失控,愛發脾氣。
孩子跟媽媽亂發脾氣怎么辦
1.家長平時要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需要
關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間的交往。家長可以多方了解別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家長就比較能體會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開導和耐心的說明,是能夠消除或減輕孩子發怒的情緒的。
當發現孩子存在負面情緒的時候,要找到導致孩子產生負面情緒的根源,幫助孩子及時引導孩子的情緒。
2.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發脾氣并不是萬能的,凡事都要講道理
一定要讓孩子懂得道理,脾氣并不能解決一切,有些孩子可能會以發脾氣來達到一些目的。
比如說買玩具,吃好吃的東西,但是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懂得去拒絕,因為這次因為發脾氣而成功發脾氣來了,假如下次不遂了他們的愿,他們可能會發脾氣的更兇,所以這樣的苗頭一定要早點制止,免得控制不了了。
3.帶著孩子回顧并反思情緒化的過程
等到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后,找準時機以聊天的姿態去詢問。將情緒化的過程理一遍,并且善用反問。“寶貝你看,別人休息的時候是不是不應該打擾呀,如果你在睡覺,爸爸媽媽來鬧你,你不理我們,我們還朝你發脾氣,這個應該嗎?”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