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對于孩子的不同表現,真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平時還好孩子大多時間要么呆在家里,要么呆在學校,但是逢年過節就比較尷尬。家里各種親戚聚在一起,他們會央求著讓孩子叫人,結果等了半天沒有反應,臉上的表情瞬間就從開心到不開心。有人會說孩子這樣沒禮貌,那么孩子不叫人是不是沒禮貌呢?
孩子不叫人是不是沒禮貌
孩子不叫人不是沒禮貌,害羞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容易心理緊張,別人跟他打招呼時就是開不了口回應。而隨著年齡增長,他們會慢慢克服心理障礙,學會打招呼,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們沒有禮貌。
為人父母希望孩子能夠開朗大方的打招呼,認為這不僅是討人喜歡的表現,也是有禮貌的一種行為。但是當孩子對于叫人有些回避和抗拒的時候,家長的做法就各有不同了。
顯然強行的勉強孩子去叫人,這種做法并不可取,但是如果不管不問又似乎不利于孩子習慣的養成,當家長們產生這樣的困惑時,弄懂孩子不愿意叫人的原因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叫人
原因1:現在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沒時間帶孩子社交,孩子由于很少與同齡孩子玩耍,交往能力得不到鍛煉,這時候孩子就處在陌生狀態,周邊的人和事都是陌生的。在情緒上,孩子就容易產生消極心態,不愿和人打招呼,時間久了,會變成“怕”見到陌生人,“怕”在眾人面前說話。
原因2:不知道怎么開口。在某些場合,孩子也想打招呼,卻又不知道如何開口,這時就需要父母慢慢引導、幫孩子找到“突破口”。比如見到同事,媽媽可以對孩子說:“想想看,她是哪位阿姨?你應該對她說什么呢?”引導發孩子說出“阿姨好!”如果孩子說了,即便聲音很小,也要及時表揚。
原因3:不想順從大人的命令。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變強,不想順從大人的命令,表現之一就是“不叫人”,這是一個正常的心理現象,所以家長也不用擔心是孩子性格出了問題。
原因4:處于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狀態。此時的孩子會更加傾向于把自己看做是世界的中心,僅僅從自己的角度進行思考,以外界與自己的關系來決定相應的應對態度。如果對方與自己的關聯不是很緊密的話,孩子會表現出不愿配合或者直接拒絕。
原因5:性格慢熱膽怯。有一類孩子的性格有些慢熱,只有跟特別熟悉的人,才能正常的聊天。而且,熟絡的過程特別慢,可能見面三五次之后,孩子才會慢慢開口打招呼。不管性格慢熱還是膽怯,都跟孩子平時接受到的教育,以及生活的氛圍有關系。
既然知道孩子的性格存在某些弊端,那就更不要去打擾他們。不強推,不提倡所謂“禮貌”,才是給孩子最好的尊重和保護,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展開人際交往。
怎么讓孩子主動叫人
首先,家長要留出一點適應時間,讓害羞的孩子開口問好,不能硬來。如果孩子表現得很堅決,父母與其不停地勸說和命令,不如給孩子一點時間。先給親朋好友打好“預防針”,告訴大家孩子比較“慢熱”。等氣氛漸漸融洽后,再引導孩子學著認人和叫人,跟親朋好友一起玩兒。
其次,以身作則,為孩子做示范。如果想要孩子大大方方的和別人打招呼,那家長就要從自己做起。在路上偶遇同事、朋友和親戚時,家長也要主動的和別人打招呼。這樣孩子就能通過一定時間的學習模仿,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學會。
然后,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當孩子說錯話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要去責怪他,更不要打罵,我們應該耐心指導孩子,教給他正確的叫人方式。
最后,多領孩子到公共場合長長見識,看看人家的語音和舉止,時間一長會好的。放手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感受到集體玩耍與合作的樂趣,讓孩子性格慢慢變得開朗與活潑,消除孩子害怕說錯話的心理陰影。
但是不要強迫孩子與人打招呼,可以允許孩子慢慢進步。比如從以前的躲在大人后邊,先鼓勵孩子愿意站到大人前邊。然后再鼓勵孩子可以不問候只招手,再到后邊的主動問候別人,允許孩子一步步前進。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