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責任是愛的一種反饋與延伸,所以想讓孩子有責任心首先要讓孩子感知愛。二則,那就父母的言傳身受,讓孩子感知愛,等于是給孩子種下一個飽滿的種子,但種子最終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為一棵蒼天大樹,就要看看父母給孩子澆灌了什么。那么,孩子不敢承擔責任怎么辦呢?
孩子不敢承擔責任怎么辦:
1.正確的引導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后,可以成為有擔當、能成大事的成功人士。這些美好的愿望并不遙遠。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除了寄托愿望之外,最重要的是合理的引導、良好的示范、充足的關愛與長情的陪伴。孩子對事情不理解,我們有責任向他解釋清楚,并一起承擔起責任。
2.從小事培養
小事都來源于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生活中很多事情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如玩耍時把自己的玩具丟得滿地都是,可以讓孩子自己學會去收拾。學習中作業拖拖拉拉不完成,就讓孩子自己去承擔老師的批評與教育。從小事開始培養,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3.從身邊事做起,從日常小事做起
責任感的培養要遵循一條規律:從自己到他人,從家庭到學校;從小事到大事,從具體到抽象。因此父母對孩子進行責任感培養時就要從家庭開始,從日常生活小事抓起,循序漸進,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
4.給孩子適當的幫助,把事情做好
“幫助”并不是要家長把事情全包下來,而是在孩子做事情時,給孩子講清楚做這件事的目的和意義,必要時講清楚方法,幫助孩子把事情做好。譬如,孩子吃飯,告訴孩子怎么樣吃不會弄得一滿地;孩子穿衣,告訴孩子怎樣會穿好、穿快;收拾玩具,告訴孩子怎樣收拾又快又好。
5.教導孩子做事有始有終
家長讓孩子做的事,應該是孩子經過一定的努力能夠做好,而且需要的時間不得太長,因為學齡前的孩子集中注意力是不太強。這樣孩子容易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其承擔任務的信心和責任意識,孩子會更積極的去接受任務,勇于承擔事情。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讓孩子干一些很難的事,總是得不到成功,就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以后也不會去承擔任何任務。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