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需要尊嚴,不要在外人面前說打就打、說罵就罵,更不要在孩子提出“五花八門”想法的時候立即給予否定,多聆聽孩子的聲音,尊重孩子的想法,學會換位思考。
經常吼孩子導致孩子膽小怎么辦
一、學會尊重孩子,并懂得換位思考。
再小的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父母長期對孩子大吼大叫,是一種對孩子人格不尊重的表現,如果父母能學會尊重孩子,那就能養出一個健康、自信、快樂的人。
二、在給予孩子批評的同時更要注重鼓勵。
我們小時候最討厭父母說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當我們成為父母時,也要避免將同樣的傷害施加給我們的孩子。
懂教育的父母都會做到恩威并施,孩子做錯時批評,孩子有進步時積極鼓勵,既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又讓孩子明白做事的尺度與是非,這樣才能成長為積極上進、樂觀開朗的人。
三、給予其自主決定權,將命令改為選擇。
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讓孩子陷入自我否定中,一步步變得自卑、懦弱。想要讓孩子重拾自信,那就嘗試讓他自主決定一些事情。
當他做事拖沓猶豫時,父母可一改往日命令的口吻變為選擇,讓孩子嘗試自己做決定,時間一長,他就會實現自我肯定,重拾自信。
不吼不叫如何教育好孩子
第一招:審視自己的情緒狀態,莫讓不良情緒傳染給孩子。當家長自身的情緒狀態并不好的時候可以先花一點時間調整下自己的情緒,等到情緒穩定時再和孩子們溝通。
第二招:為孩子創造空間,尊重孩子的隱私,重視他們的觀點。給孩子空間不僅僅是給孩子一個單獨的寢室,給孩子們留下寬松的心理活動空間才是真正尊重孩子隱私。試問各位家長們在進孩子寢室的時候敲過門說“我可以進來嗎”?
第三招:無論孩子的學習怎么樣,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你是愛他/她的。應試教育不僅僅是孩子們的負擔,而且牽動著家長們的。不要讓孩子們每一次成績的好壞成為家庭關系的晴雨表。
第四招:為孩子取得的每一點進步而喝彩。孩子們的點滴進步有的在家長們看來不值一提,或者家長根本沒有關注到。這十分挫傷孩子們再接再厲的積極性。要體會到孩子們在取得進步過程中的艱辛,當然更需要關注到孩子們的進步。
第五招:制定家規,事前就與孩子約法三章。所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孩子還沒有養成自律性的時候,家長們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與孩子“約法三章”是許多成功家庭所走過的路。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危害
一、經常吼孩子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讓孩子變笨。
研究表明,吼叫會對大腦神經產生刺激,大腦中負責學習、記憶和理解的區域會萎縮,久而久之,導致孩子智力受損。孩子年齡越小,這種影響就越嚴重,而且是不可逆的。
二、吼叫會導致孩子安全感的嚴重缺失。
孩子經常被吼叫,會極大的損害父母與孩子間的親子關系,讓孩子對父母有恐懼感,從而也會漸漸疏遠父母,無論是在家庭,學校,還是未來獨立走向社會,都會造成安全感的極大缺失。
安全感是心理需要中的第一要素,是人格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成分。安全感的建立是在幼年,特別是六歲之內的時候,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會嚴重的影響孩子的一生,讓孩子一生過在不幸當中。
三、讓孩子產生自卑,不自信。
吼孩子時,會讓孩子逐步討厭自己,不相信自己,覺的自己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孩子自己應有的能力無法得到正常的發揮,從而導致孩子長期封閉自己,壓抑自己,不敢表達自己,產生不自信,自卑的性格。
四、孩子會變得冷漠,無情。
經常被吼叫,孩子的話語會逐漸減少,從而變得沉悶,冷漠。因為孩子自己沒得到應有的認可和認真的對待,自然也不知道怎么去認可別人,也不知道怎么去對別人好。
五、叛逆。
長期被吼叫,有極大的可能性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叛逆心理,被吼得越多,被吼得越厲害,逆反叛逆心理就會越嚴重。
六、性格暴躁。
吼叫是一種自我情緒不能很好的自我控制的表現,本身也是一種很嚴重的負面情緒,在被吼的過程,父母的這些表現逐漸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孩子逐漸也會以吼叫來處理問題,久而久之,遇事就不會冷靜思考,從而心浮氣躁,性格暴躁。
七、做事畏首畏尾。
經常被吼叫的孩子,為了減少被父母的怒吼,經常會看父母的臉色形式,孩子做一件事時,首先想到的是會不會被罵,會不會犯錯誤,會不會讓父母不高興,而不是如何盡可能地去做好這件事情,哪怕過程中會有一些小錯誤。瞻前顧后,畏首畏尾,沒有自己獨立的獨立思考和主見。
八、膽小懦弱沒主見。
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會恐懼害怕,膽子會越來越小,越來越懦弱,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害怕被否定。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