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面對認生的孩子,家長常常擔心他們性格過于內向、無法融入群體,影響日后的社交活動。
殊不知,孩子“認生”,反而是好事。孩子認生其實是聰明的表現。
為什么說孩子認生其實是聰明的表現?
1.認生的孩子更聰明、警惕性更高
孩子認生是認知能力提高的表現。
隨著孩子體內神經系統的發育,大腦與各感官系統的連接反應也越來越快。
在面對“熟悉的家人”與“不熟悉的生人”時,孩子能夠迅速做出區分,身體也相應地做出哭鬧、抵觸等抗拒反應。
認生的孩子通常會優先把“陌生人”自動劃分為“有危險”的行列,這也是孩子自我保護的本能。
所以說,認生的孩子其實更聰明,也更有保護自己的意識。
2.認生的孩子自我意識更強、依戀關系更健康
孩子認生、拒絕陌生人的擁抱等親近行為,也是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表現。
開始學會拒絕,用行動對不喜歡的行為說“不”,表達自己的情緒,也開始懂得親疏有別,內心漸漸有了邊界感。
3.認生的孩子更尊重自己的感受,善于獨處,專注力更強
盡管在社交領域會不如“外向型”孩子靈動擅長,但是“內向型”孩子也有自己明顯的優點。
他們不會輕易迎合別人,也不太容易“委屈”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更尊重自己的感受,遵從自己的意愿。其實,認生、偏內向性格的孩子,是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給了自己。
孩子認生該如何進行正確的引導?
1.接納孩子面對“陌生人”的不安情緒,要消除孩子對“陌生”的恐懼,首先承認并接納他的情緒。耐心陪在孩子身邊,給他足夠的時間,讓他的心理狀態逐漸安穩。切記不要直接把他“推”給他不熟悉的人,否則只會加重孩子的恐懼。當孩子重新感受到安全感時,“認生”的狀態會得到緩解。孩子覺得安全了,才會敢于打開自己。
2.不給孩子貼上“怕生內向”的標簽,認生并不是件丟臉的事,有時孩子對“生人”的抵觸,讓家長認為孩子沒禮貌,以及“內向、怕生”。這樣的做法只會使情況越來越糟。孩子面對陌生人的不理會、哭鬧抗拒,只是這個年齡段的正常反應,并非是沒有禮貌。
如果常常這樣教導孩子,孩子只會從內心認定自己就是“怕生”的孩子。對接觸陌生人越發排斥,甚至因此產生自卑愧疚的心理。
3.帶孩子外出社交,給孩子打個樣兒,有時孩子認生,也是因為環境突變、不會應對。如果家庭環境相對單一,孩子平日見不到什么人,自然也就不會“和陌生人相處”。趨利避害的心理會使孩子在面對“不擅長”的情況時退縮逃避,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心,
多帶孩子外出接觸朋友,多鼓勵孩子與人打交道,在生活中給孩子示范“與人相處的方式”,為孩子的社交模式打個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天生獨有的氣質。認生、內向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優勢。比起擔憂孩子,家長不如多疏導疏導自己:孩子認生只是個階段性的問題,尊重孩子的感受,發揮孩子的優勢,順其自然就好。要知道,不管外向還是怕生,孩子的成長是健康快樂的,才是最重要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