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和孩子溝通的內容?“孩子不聽話”“孩子越大越不好管”“拿孩子沒有辦法”“孩子跟自己和仇人似的”,相信很多家長抱怨和無奈無法和孩子順暢地溝通,其實家長之所以很難和孩子溝通,是因為溝通的內容和方法有問題。
和孩子溝通的內容?
一、眼神交流。
“察言觀色”這四字大人會,孩子也會,可是家長們往往不會用這四字來給孩子傳達正確信息,無論那種與孩子相處的模式中,父母的眼神對孩子至關重要,父母一個嚴厲的眼神,可能對孩子就變成了:“我是不是做錯了什么?怎么辦?”可往往父母的本意只是希望孩子注意一下,并沒有想其他,長此以往,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反而增添了不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問題隔閡……反之父母對孩子何不用溫柔親切的眼神去傳遞信息呢,孩子內心也會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重視,從而讓他們更好的成長呢!
二、有力短語。
經常看到父母在和孩子的交流中,父母花一兩個小時去跟孩子講一些添加了各種形容詞之后地言語,可是結果孩子吸收進去的寥寥無幾,在與孩子的交流中,父母不僅要具備耐心,更要注重方式方法,讓孩子全神貫注的聽進重點語句就可以,并非一定要大篇言論闊闊其談,家長少用長篇大論多用短而有力的語句去和孩子交流。
三、言語變化。
和孩子說話其實就像是演講,可以飽含深情,可以抑揚頓挫,但絕不要平淡無力,讓孩子覺得和你聊天枯燥乏味。
天性好動的小孩子喜歡波瀾變化的對話,所以家長朋友們無論是講故事書、還是日常生活,都可以通過語調的變化來吸引孩子的注意,讓孩子更好地傾聽。
四、言語豐富。
交流溝通不是單方面的,所以家長們在溝通時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愛好,說話的內容要足夠提起孩子的興趣,這才將是一次有用的交流,盡量不要絮絮叨叨,但你說的孩子能夠全神貫注認真聆聽即可,孩子的眼神就是你們交流的最大成果!
五、語氣溫柔。
孩子和父母之間有天生的親切感,但如何讓這種親切感更深一層是很多家長們頭疼的問題,成功的家教源于父母與孩子間相處的種種,而語氣竟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歡和爺爺奶奶們相處,因為老人身上都有一股溫柔感吸引孩子,他們或是出于疼愛不肯責罵,或是因為寶貝溫柔細語,這都是孩子喜歡的相處方式,家長們不妨也可效仿,多用溫柔、建議性的語氣與孩子溝通,結果會出乎意料。
當孩子主動與你親近的時候,你溫柔以待,這樣孩子才能與你維持長久的良好關系、溝通的氣氛才會更好,孩子也更愿意對你袒露心聲。
六、面帶微笑。
當孩子和父母學會溝通時,即使你在忙也請停下手中的事聽他慢慢訴說,千萬不要以恩,啊知道了,這種敷衍式的回答來應付孩子,孩子的內心會非常受傷,即使是孩子說一些無關緊要的話,也請給孩子一個微笑,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重視了父母也應讓孩子知道,面帶微笑最易受到歡迎,因為微笑在外觀上給人以美感愉悅,并喚起對方友好熱情的信任!
七、換位思考。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常常徘徊在犯錯的邊緣,父母犯錯最大的地方就是把自己的感受強加在孩子的身上“我覺得你現在應該感到高興了,因為我覺得很好。”很多這樣的情形,都是建立在“父母”的感受之上,而沒有去考慮孩子的真實感受孩子要的其實就是父母的關注,希望父母明白自己的感受,然后耐心地接納,所以父母應該多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看待事情,更有利于你和孩子的相處。
八、發現優點。
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每個人都有優缺點,我們都希望優點被肯定,缺點被淡化,對于孩子也是一樣,孩子也希望自己的優點能被父母發掘,并給予鼓勵。很多父母總覺得別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像個蠢材,別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有這樣的心理,父母們就永遠不會主動發現孩子身上閃光的地方。
學會用發現的眼光,金子就在你身邊!能發現千里馬的人是伯樂,能發現孩子長處的父母是稱職的父母。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