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許多家長可能對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跟孩子的學習成長究竟有什么關系很好奇。其實生活中已經有很多例子表明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越強,他們能夠表現出來的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其實也會更強。
當我們能和老師、同學獲得更好溝通,擁有一個好人緣,我們就不會因為社交問題而擔憂,甚至能因為良好的人際關系獲得許多答疑解惑的機會,自然學習成長的更快。那么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1.豐富的環境,是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最好的刺激
想要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最關鍵的一定是對外界真實的人們進行接觸。只要我們能夠幫助孩子去獲得一個豐富的環境,就能刺激孩子不斷去結交朋友。
比較基礎的方法就是幫助孩子去走出家門,去到公園、商場等地,讓孩子能主動和陌生人去進行一定的接觸,讓他們對于整個社會有一個基本的接觸家長的示范,是孩子們社交技能的第一堂啟蒙課
2.幫孩子提早認識“情感類詞匯”,描述感受很關鍵
表達自己和他人之間的感受,是我們很多人忽視的一個重要的溝通技巧。我們的孩子剛剛降生的時候,其實是很難準確描述自己是“快樂”“憤怒”“難過”等等狀態的。所以這些都需要我們家長去教會孩子,在他們出于某種狀態下時,明確自己此刻的情緒對應的“名字”是什么。那么孩子能夠很清楚地在不同條件下去描述出自己的感受,這樣他們就能在自己情緒受挫時,及時保護自己,向旁人明確表達出自己的情緒需求。
相對應的,其他的孩子出現困難時,我們的孩子也能很快速地去理解到他人的感受,準確描述別人的狀態,也有利于人與人之間迅速拉近距離,獲得更多的話題,獲得彼此幫助的機會。
3.走出去,制造社交機會
家長要作為孩子交往的“支持者”,從小多幫孩子制造和同伴玩耍的機會。比如,帶孩子參加各種早教班、聚會、野餐,邀請孩子的同學到家里來玩。增加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在不同的場合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4.適時疏導孩子的負面社交情緒
當孩子和好朋友吵架了,不一起玩了;被別的小朋友排擠了……表露出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呢?慢慢說話。孩子鬧情緒時,先停頓個幾秒,讓他自己緩和一會、平復一下心情,然后再問他發生了什么。我們一定要有來有往的與孩子進行對話,等他答復完再提問,耐心的說話。不要對孩子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教育,連一個訴苦和解釋的機會都不給。
最后,家長還需要學會讓孩子自己去解決一些事情,只要沒有大的傷害,你讓他們自己去處理。這樣子實踐中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更快。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