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于心理上的斷乳期,他們的自我意識明顯加強,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開始嘗試脫離父母的保護和管理。作為家長,怎樣跟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溝通呢?
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技巧和藝術
其一、家長要充分了解自家孩子的脾性,對癥下藥。比如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一切事喜歡藏在心里,一個人自我咀嚼。父母問什么答什么,或者問也含糊其辭、回避躲閃,對這類孩子,父母也不必生氣,因為這與父母早期的家庭教育有關、父母的性格有關。父母除了鼓勵孩子和他人交流之外,更有效的方式是“文字交流”。
真正說,這類孩子并不是不想和人交流,只是很難打開他們的心扉。而不如直接的“文字交流”——書信、微信等等,能讓他們避開“尷尬”局面,從而能推心置腹地將心里話和父母講出來。
其二、營造溫馨、溫暖、健康的家庭氛圍。父母要尊重孩子,從理解的角度和孩子交流。對他們的叛逆之舉、打扮之行等等,要給予理解、接受、引導,不可進行冷嘲熱諷,責罵侮辱。否則開口就會吵,閉口則不說話,讓孩子在孤獨、煩躁、反感、倍受壓抑的環境中煎熬地度過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健康就會出問題。
其三、父母要杜絕碎嘴式的嘮叨,這是青春期的孩子最煩父母的一點。青春期的孩子奉行的是“我的青春我作主”,他們這個年齡最大的愿望是想自由,擺脫父母的控制和束縛。而父母的嘮叨無疑是因為孩子不聽話,想讓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所以愛嘮叨的父母和孩子必然會產生矛盾。關鍵是嘮叨解決不了問題,只能帶來了他們的反感。所以父母切忌,面對青春叛逆的孩子,盡量克制自己,不要多嘴,不要嘮叨。
其四、父母要改變說話時命令式語氣和高高在上的姿態。和孩子交流時,用和孩子商量式語氣,讓孩子感到被尊重感覺。比如,不要命令孩子:“不把房間整理好今晚就不要睡覺!”而要給孩子提出建議:“你的房間有點兒亂,晚飯后抽空收拾一下好嗎?”
而孩子陳述的時候,父母一定要認真傾聽,不要隨意打斷、評判,讓他們覺得你很重視他們的想法,他們才會逐漸信任你,有心事才愿意和你交談。其實,孩子什么都懂,就是要面子,要自尊,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大人了,不是小孩子了。
第五、當青春期的孩子內心困惑、焦慮時,父母要主動地將青春期相關知識教給他們,把自己的人生體驗告訴給他們,適時適當地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性的教育,以及對孩子進行異性情感方面的開導,消除孩子對這些話題的神秘感,解決孩子思想、心理方面的困惑。
青春期孩子有什么特點
1、由于身體的發育、思想的成熟、心靈的復雜,青春期的孩子進入自主、苦悶、迷茫、躁動和敏感的人生關鍵期。
2、孩子情緒不穩,極易沖動。也許是體內荷爾蒙在作怪,一句話不對就和父母杠上,而且不會屈服。有時說急了,在感情沖動之際會說出讓父母心碎至極的傷心話。尤其是一些男孩子,沖動起來不考慮后果。
3、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不再崇拜父母,開始意識到父母的不完美,且常常指責父母,且有理有據得讓父母面紅耳赤、啞口無言。
4、孩子不再親近、粘乎父母,仿佛有意無意地在疏遠父母。以往父子、母女無話不談的親密熱情,一下子變得僵化至冰點。
5、他們渴望有自己的隱私空間,極力想擺脫父母的控制和束縛;而父母卻恰恰擔心長大的孩子會變壞、受騙,極力想了解孩子的一切。這一會矛盾愈演愈烈。
6、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注重儀表,開始花心思打扮自己,花在鏡子前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長;父母卻埋怨孩子不把心思放在學業上,不操正經心,孩子的完美主義傾向讓父母難以接受。
7、志趣愛好一致的孩子往往形成一個小團體,和自己合不來的同學則相互排斥。這個時候父母自然擔心孩子交友不慎。特別是看到孩子和一些父母看不慣的孩子交往時,就氣不打一處來,于是干涉、去阻止,自然也增加了父母與他們的矛盾。
青春期孩子不喜歡老師怎么辦
第一、家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千萬不要給孩子講大道理,給孩子發泄情緒的時間和空間,孩子這時并不是需要你的建議,他只需要將自己不滿的情緒發泄出來,在傾聽的過程中給孩子“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我很明白的你煩惱”“是的你肯定心里很不舒服”之類的反饋就可以了。
第二、父母要認真思考家長們面對高中生的抵觸老師后,要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太過于偏激,所以家長不要盲目地去強迫孩子去學習,應該從改善教育方法入手,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意見。
第三、當遇到問題時,家長可以私下和老師進行溝通,但是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支持老師,這才是上策。其實,家長支持老師,也是支持自己的孩子;家長對待老師的態度,直接決定著孩子對待老師的態度,甚至決定著孩子那門功課的成績。我們要和老師建立統一戰線,共同實現把孩子教育好的目標。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