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些家長總是喜歡給孩子包辦一切,當他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不給他思考的機會,直接給他輔導告訴他答案,剝奪了孩子主動思考的機會。這會讓孩子的思想有惰性,總是依賴家長和老師,成績沒有新的突破。
孩子不愛思考問題怎么辦
1、尊重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可貴品質(zhì)。可以給孩子講授一些相關的知識,一些發(fā)明家的故事,引導孩子的興趣,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這樣會使孩子開動腦筋,學會思考,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2、多讓孩子自己分析。
思考力的積累,可以說是建立在勤于思考的基礎上。當孩子做錯事時,不要一味地指責訓斥,可以讓他自己想一想什么地方做錯了,為什么做錯了,應該怎樣做。
3、多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
家長可以多引導孩子想出多個解決問題的方向,使孩子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如果孩子不能立刻回答出來,家長不要著急,要耐心地引導、啟發(fā)他。
4、多鼓勵孩子。
孩子做什么事,家長都不應限制過多(不包括那些危險的事情和錯誤的事情)。如果孩子失敗了,家長應該鼓勵他,幫助他找出失敗的原因,鼓勵孩子克服困難,避免失敗。
5、適當?shù)淖鰝€“懶爸媽”。
我們平時太習慣于照顧孩子,以至于常常忘記放手。如果把孩子的一切事物都安排的十分妥帖周到,從來就沒有想到什么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慮、去想辦法、去解決、去處理的。慢慢地,當孩子再遇上困難時,自己也不愿意思考,就指望父母的幫助。長此以往就扼殺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談不上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6、家長要學會幫助孩子提要求。
家長要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講究”的獨立思考的機會,多給孩子提要求,讓孩子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努力,自己想怎么做。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父母應及時給予正面的回應,及時表揚鼓勵他。
不愛思考問題的孩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原因1:家長要求太高,或者拔苗助長了。孩子做不到的時候,引導方式不對,孩子努力多次后仍然受到打擊,他心里就會認為:不管怎么努力,我就是做不到。他就會機械式地去模仿答案,或者看家長臉色行事,而不會再獨立思考。
原因2:家長剝奪了孩子的思考權利,很多家長習慣于包辦孩子的一切大小瑣事,愛得太寵溺,愛得太專制。家長總是不放心、不放手,大包大攬,壓制孩子的思考,捆住孩子的手腳,綁住孩子的翅膀。正是家長這種“親力親為”的態(tài)度,一手造成了“懶得思考”的孩子。
原因3:學校環(huán)境的打擊。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對,會直接影響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在學校,孩子的表現(xiàn)或者成績不好,同學們會笑話他,會疏遠他,他就越會害怕對比和競爭。然后又會被家長埋怨甚至懲罰,就會導致他自暴自棄,出現(xiàn)孩子不愛思考問題的情況。
原因4:個人比較懶惰。有些孩子在平常生活當中是比較懶惰的,他們情愿把所有的時間花費在自己喜歡的事情當中,也絕對不會對這個世界拋出任何疑問。這類孩子一旦遇到問題就會顯現(xiàn)出非常慌亂的心態(tài),因為他們不知道該以怎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第一、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對于很多問題孩子有自己思考的答案的話,父母千萬不要只看最終的結果,這個探尋答案的過程才是至關重要的。
不管孩子是不是對的,孩子思考產(chǎn)生自己的看法,產(chǎn)生不同于最終答案的答案,父母要鼓勵,也要和孩子探討。不能直接說孩子錯誤,打擊積極性,使得孩子思維僵化,導致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不能順利地發(fā)展。
第二、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孩子能把自己思考的答案說出來。畢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為了讓孩子的想法不要人云亦云,被信息浪潮所帶動,喪失思考的習慣。
所以家長應該鼓勵孩子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關于孩子自己的,關于學習的,關于家庭成員的等。任何意見都可以讓孩子暢所欲言,當然,發(fā)表意見的場所應該有所衡量。
第三、重視孩子的發(fā)現(xiàn),學會反問。孩子總是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當孩子發(fā)現(xiàn)什么追著問我們的時候,家長要學會反問。問問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想,這樣能更加的激發(fā)出孩子的潛能意識,讓孩子變得更加深入去思考,這樣才能不斷提高他的獨立思考能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