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大人平時應多和他聊聊天,聊聊青春期的一些癥狀,這時候父親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了。讓孩子了解,這是他成長過程中很正常的現象,讓他放松心情,有疑問可以和父母聊聊,減輕他的心理壓力。
如何管教14歲孩子最有效
1、多陪伴,多溝通,多鼓勵。
由于處于青春期,很多孩子其實對自身的變化充滿了不安和期待。因此特別容易沖動,做事莽撞,這個時期的父母,要多一些耐心種愛心,多陪伴孩子,并保持溝通上的暢通,同時還要多一些鼓勵,讓孩子感覺到成長的路上并不孤單。
2、父母以身作則,鼓勵孩子多嘗試、多試錯。
處于青春期階段,孩子不太愿意接受挫敗感。此時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引導孩子保持一定的耐心,合理面對失敗的結果,我們孩子勇敢嘗試,保持激情,有利于學習。
3、千萬別干涉孩子交朋友。
面對孩子交的朋友,有些父母喜歡進行干預,這種做法難免會使孩子反感,從而對父母產生敵意和報復心態。
4、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
這個好理解,就是不要處處都關注孩子,不要做偷看孩子日記的事,也不要為了孩子有事瞞著自己而大發雷霆等等。
5、平等對待孩子,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在孩童時期都希望獲得周遭人們的好感,那么要如何才能取得他人好感呢?孩子會想辦法摸索、學習。
14歲孩子的心理特點
1、自我意識增強,膽子更大
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反映,四年級開始學生是最難管的階段,但是至于為什么難管則說不清楚原因。其實這里最根本的原因恰就是這個階段的兒童自我意識在發揮作用。
自我意識增強表面看是兒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看人做事,但是從心理活動的動機來看,往往是察言觀色或隨風而動。
就如在課堂上凡是愛經常違反紀律的同學,其同桌或周圍的同學極易被影響和帶動,這種架秧子起哄現象,不僅讓個別帶頭起哄的兒童自我感覺很良好,更為關鍵的是通過獲得心理上的優勢,可以隨意破壞規則或違反紀律。
而老師又拿他們沒有辦法。他們一旦自我意識發展方向有偏差,很快就會成為問題學生或問題兒童。
2、自控和自律意識開始兩極分化
在學與玩兩者之間,凡是家庭教育搞的好的,再看十歲兒童常表現為有相對較好的自控和自律意識。
凡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且又用錯誤的觀念、手段和方法在育兒的,常會讓孩子在學與玩兒的選擇方面,更傾向于想玩兒而不想學。
在家里時候,這個時候的兒童由于自我意識的增強,一旦父母缺乏威信,管教手段單一,家長會發現管教越來越不容易,甚至已經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學習秩序。因此而發生的親子矛盾沖突反而呈上升趨勢。
3、秩序感下降,磨蹭拖拉現象加劇
10-12歲兒童在行為方面開始有我行我素的苗頭,只要不感興趣的事,哪怕是在家里寫作業或在課堂上聽課,都會心不在焉。這些行為表現則直觀地體現了注意力開始下降,對于家長或老師的指令可聽可不聽,既而表現出秩序感下降。
由于秩序感下降而導致學業水平出現下滑現象非常明顯,他們大多并不是真的不關心自己的成績下滑,但因為缺乏秩序感,有心無力起來。有時家長盡管也督促,但是卻看不到孩子真正的學習效率,因為這些是隱性的。
秩序感一般分為行為秩序和內心秩序兩種,如果孩子對時間意識與時間管理方面沒有得到良好的培養,就會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磨蹭和拖拉現象。
而家長或老師的督促一旦引發其反感,又會涉及到孩子內心秩序的混亂。即本該在正常做事或學習的時候,他們心里卻想著其他的事,注意力無法專注下來。
4、自尊心更強,但是呈現脆弱和敏感
每個孩子都有較強的自尊心,這并不難理解,哪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欣賞與贊美,但是現實生活中這個年齡段孩子卻往往因為行為自控能力下降而常做一些錯事,從而招至批評。這使他們的自尊心變得敏感起來。
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家長可以看到孩子常有理,撒謊現象也會增多,甚至有時撒謊的話張嘴就來。因此,就對家長提出了考驗,如果你把維護孩子的自尊放在首位,對于孩子做錯事后的教育和引導就要格外謹慎。
家長這時不能像以往那樣直奔主題,而應收集證據,或擇機進行委婉的暗示,或者在孩子幾次犯錯后集中進行教育,那樣才會讓孩子真正意識到錯。
5、認知和分辨力有提高,但還不全面
這個時期孩子在對事物的認知方面基本上沒有問題,這主要得益于孩子從課堂上學到了大量的知識,從各種信息渠道也掌握了大量的知識。正是因為掌握了大量的知識,使他們在認識世界和認識自我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
14歲孩子叛逆怎么教育
1、避免兩極教育誤區。家長應辯證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該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侍機張揚;同時,由于孩子身心發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
2、下放權利給孩子。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和尊重。所以,家長要注意對他們下放各種權利,以幫助孩子從不諳世事向成熟過渡。時間支配權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滿滿的,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3、尊重孩子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并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4、換位思考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有了共鳴后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5、忌從學習入題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后,再談正事。
6、穩定情緒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