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1
初三是孩子青春期身體和心理發育最為劇烈的時期,也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發期和多發期。伴隨著成長的欣喜、生活的苦惱、學習的壓力、情感的吸引,種種感情交織在一起,孩子的心變的十分敏感和沖動,如果家長不能及時引導的話,孩子就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
初三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人際關系緊張
主要表現在與同學、老師、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相處不融洽,不善與人交往,與別人合作有困難。這些學生給人的感覺缺乏熱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歡強詞奪理,不合群、孤僻,或者愛發脾氣、罵人等等。
對策:這類問題,我們應當意識到,主要和我們父母、老師的教養態度和方式有關。為此,要幫助初中生解決這類問題,首先,父母和老師要有正確的態度;其次,是從調整認知、建立新的人際交往習慣出發,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采取措施幫助這些學生。
2、焦慮、緊張狀態
01-13 閱讀全文>
初三學生不想上學是很正常的現象,家長不要過于擔心,不想上學還沒有嚴重到是心理問題,但是孩子心理壓力是一定有的,所以家長一定要從心理方面去疏導孩子,問清楚孩子為什么不想上學。一般來說初三學生不想上學主要是學業壓力大。
進入初三以后,家長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因為進入初三,馬上就面臨著中考,要進入高中階段了,而據了解,在這個階段,有一些家長就會常常跟孩子念叨你要考什么樣的名牌高中,或者不斷灌輸孩子將要上高中更加艱難,甚至有些時候還會給孩子一些暗示,需要家長怎樣托人找關系才能上孩子到理想的高中。
更有的家長孩子一到初三,就不停念叨:如果你考不到好的高中,就上不了好的大學,上不了好大學未來又會怎樣怎樣,那么這個時候當然就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讓孩子感覺到上學的環境、狀態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產生畏難情緒。這對于初三學生來說,家長以為是關心孩子,其實是在把孩子跟學習之間的距離拉的越來越遠。
建議家長首先引導初三學生做好面臨困難的心理準備,在壓力很大的時候,找適合自己的方法把壓力釋放出去。初三是一個很關鍵的時期,心態的調整就很重要了。可以給自己制定計劃,有計劃地完成每天的學習內容。控制好時間,給每項作業進行時間的限定,這樣對考試也是有好處的,慢慢形成習慣。
若自制力不強,那么就需要老師、同學、家長的配合,多督促孩子,當然自己的態度也是很重要的。還建議每天要有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讓孩子放松,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控制好時間就可以了。
04-18 閱讀全文>
學習是高中生的主要任務,對于高中生即將面臨著人生的最重要大考---高考,難免會出現學習上的心理負擔。高中生最易出現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高二學生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
一是考試焦慮問題為了能考上理想的學府,實現自己和父母的愿望,高中生的精神壓力依然較大,更加劇了高中生的心理負擔。考試前夕睡不著、頭痛、考場之上過分緊張不能正常發揮等都是不良的心理障礙問題的表現。即通常所說的考試焦慮問題。
二是厭學心理問題。厭學問題由來已久,在高中階段尤為突出。很多高中生因自己成績不好,感覺自己的前途渺茫,加之受到父母、老師和優秀高中生的不同眼光的看待,長此以往,學習后勁不足,久而久之,使得高中高中生的興趣喪失,出現了厭學的心理問題。
三是高中生的自卑問題。高中生感覺自己在學校、老師和家長面前都處于劣勢,是學校以成績而劃分出來的“三等公民”,被學校判了“死刑”,不可能有大的出息,因此,長時期內會在心理上產生自卑的心理
四是逆反的心理。自己認為成績較差,心理難免有種矮人一等的自卑感,如果在遇到父母的教訓和批評,難免會出現從心理上覺得更加委屈,就連自己的父母也用有色眼鏡看待自己,為了表達心中的不滿,他們往往通過和父母起爭執、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自己獨斷專行等方式來宣泄心中的憤怒,長期的慣性,難免會加劇高中生的逆反心理。
12-31 閱讀全文>
初三是孩子初中階段非常關鍵的一年,在這一年當中,孩子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去,但是如果孩子這個時候出現逃避學習,不按時完成作業的情況,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這都是孩子心理厭學的一種表現。
初三學生厭學心理疏導基本方法
1、建立信任關系
首先,建立信任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學生需要感受到家長和老師的關心和支持,這樣才能夠打開心扉,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家長和老師可以通過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優點和缺點,以及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從而建立起信任關系。
2、激發學習興趣
其次,激發學習興趣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可能會因為學習內容枯燥無味而感到厭煩,因此家長和老師需要尋找一些有趣的學習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通過游戲、音樂、電影等方式來學習,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04-26 閱讀全文>
孩子在高三的時候難免會因為壓力大,逐漸產生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這時候也就需要家長多和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能夠正確看待自己的成績波動,這樣孩子才能逐漸坦然面對,那么高三學生的心理問題是什么呢?
高三學生的心理問題
1、厭學:高三學生顯著特點是沒有動力去學,認為自己是在為他人(例如父母和教師)而讀書。他們認為,讀書是一種折磨,因為缺乏動力,所以他們的學習習慣很糟糕。主要體現在課堂上不專心、功課敷衍、敷衍了事、書寫不規范、缺乏溫習等。
2、不自信:高三是沖刺階段,不管處于哪種水平的學生都在全力以赴,這就讓一些居中或者偏下的學生,出現不自信的狀態,認為別人都在努力,自己是反超不了的,認為以自己的智商,不管如何努力都考不上重點大學,往往就會沒有動力加油學習了。
3、心理緊張、疲勞:絕大多數學生都有強烈的升學渴望,他們認識到考上大學,特別是考上重點大學,對自己的未來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而過高的目標和不令人滿意的現實,就必然產生矛盾,并進而使人產生心理上的過度焦慮與緊張。
4、抗壓能力弱:高三學生承受的壓力是高中所有階段最大的時期,這些壓力主要來自學業壓力,一些學生在高中一年級的時候,原本就沒有好好學習,高中三年級復習的時候,各方面的知識都有漏洞,學習成績退步的一些,直接影響是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04-20 閱讀全文>
近些年來,大學生由于心理問題而造成的悲劇現象普遍存在,而這些現象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學校對孩子心理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和諧相處。為了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大學生有哪些心理問題
1、學習問題
孩子在大學期間,學習往往不再如高中階段那樣得到絕大多數人的重視,目的不明確、動力不足、態度不好構成了學習問題的主要方面。其主要表現是學習目的問題、學習動力問題、學習方法問題、學習態度問題,以及學習成績差等等。
2、人際關系問題
當孩子進入大學之后,就意味著進入了一個小社會,他們講面臨著如何與周圍的同學友好相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的大難題。
04-17 閱讀全文>
很多孩子進入初三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自己的心理和性格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這個特殊的階段,家長要理性的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己的變化,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要多關心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勵,給孩子樹立信心。
初三學生的心理特點
產生成人感:表現為生理功能進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識向獨立成熟方面發。他們在對人、對事的態度、情緒情感的表達方式,以及行為的內容和方向等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同時也渴望社會、學校和能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由于生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現出種種沖突和矛盾,具有明顯的不平衡性。
情緒多變:進入初三的學生隨著學習壓力的增大,容易出現對自己學習上沒有信心、對前途擔心、對父母說教反感、心情煩躁壓抑等各種現象,其實這些現象在初三的學生身上表現出來也是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孩子對這些現象,不能及時進行自我調節的話,就很有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和考試成績。
有一定的獨立意識:初三學生跨入少年期,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等方面依然保留著小學生的特點。自我意識開始發展,開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在學習和紀律方面會認真努力,讓家長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具體困難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盲目自信狀態:主要表現在對考試的艱巨性和困難估計不足,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盲目自信,處于這種狀態的學生不會動員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克服困難,注意強度下降,知覺、思維遲緩、這種狀態對考生能力水平的正常發揮不利。
04-16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