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35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討論孩子過于依賴父母的危害,將注意力集中在了那一批被溺愛的孩子身上,但是還有一部分孩子過于的獨立,從某個角度考慮這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很有可能會影響到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除此之外孩子太獨立還有哪些危害呢?
孩子太獨立的危害
1、埋沒孩子的天性。父母若是提早地對孩子進行所謂的獨立訓練,無疑是將孩子過早的放入到了成年人的環境中,孩子的天性會被父母的枷鎖束縛,逐漸喪失自我。
2、每次孩子遇到問題和困難時沒有辦法依靠別人,只能夠自己解決,有時候遇到解決不了的情況還會受傷,所以過早獨立并不利于孩子獨立,反而傷害了原本屬于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感知能力,這樣下去孩子成長不快樂也不幸福。
3、大多是長期在這種光環之下,迷失了自我,開始瞧不上任何人。家長又沒有好好的引導,就會變成一種自傲的狀態,太過自傲的話,無論孩子有多大能力,別人都不會喜歡。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那么對于太獨立的孩子,家長應該怎么教育呢?
02-04 閱讀全文>
很多的男孩子或女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早早就開始了獨立的生活,但是大部分孩子在未到18歲時,還一直生活在父母的“身邊”,對于太多獨立的女孩子,她們可能很少去對家長進行求救,那么女孩子太過獨立的原因是什么呢?
女孩子太過獨立的原因
1、受到自身和家庭的影響
原身家庭的影響,真的對一個孩子的一生是一個非常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拿我的朋友來說,她從小看著父母吵架吵到大,一個月平均吵個三四次,打的頭破血流的那一種。那個時候她就想著,將來長大了,一定要靠自己,一定要獨立。而我朋友這種,也可能是一種非良性的影響,到現在還難以釋懷。
2、性格原因,怕麻煩
一個女孩過于獨立說明不太愛麻煩人,內心其實怕別人拒絕,久而久之就變得很獨立,獨立面對的事情多了,反而內心會有較強的孤獨感,但可能由于性格的原因,不會說出來。
10-31 閱讀全文>
給孩子太多零花錢的危害有哪些?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國民經濟實力普遍提升,金錢教育也被家長搬上了孩子的教育舞臺。與過去的保守思想不同,現在的家長都認為應該多給孩子零花錢,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塑造孩子的金錢觀,可是給孩子太多零花錢真的是正確的嗎?
給孩子太多零花錢的危害:
1、花錢大手大腳
很多父母給孩子零花錢都沒有一個固定數額,往往都是孩子花沒了就直接跟父母要,父母也不會詢問孩子零花錢的去處,孩子要多少就給多少。這種方式家長看似省心卻容易給孩子養成一個大手大腳花錢的壞習慣,在孩子的認知中只要沒錢父母就會給,在這種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不會懂得掙錢的心酸,也學不會理財,因為孩子根本沒有理財的意識。
2、攀比心理
許多父母給孩子零花錢是按照自己家庭條件給的,而富裕家庭給孩子的零花錢往往就會超出正常孩子零花錢的標準線。攀比心理在孩子之間也是有的,通常零花錢多的孩子就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這些孩子并不能認清零花錢都是父母的勞動成果,并不等于他自己的成功,會變得只滿足于眼前的榮耀,而不知進取。
03-17 閱讀全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早已不在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節奏,夜生活也逐漸的豐富起來,因此有些孩子會跟隨朋友晚上出去玩,甚至到了很晚才會回來,但是畢竟是女孩子,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的人身安全,有些家庭還因此發生過爭執。
女孩子太晚回家的危害
很多女孩到了青春期,她們都會交識到自己的朋友,孩子善于結交朋友是好事,但是如果她們跟朋友一起去玩的太晚,就顯得不好了。因為女孩在外面去得太晚,多待一分鐘,就會多一分危險。其次如果孩子回來的時間太晚,他們就會容易因為貪玩而忽略學習,孩子有了足夠的睡眠時間,她們才會在白天有精神聽老師講課。
但是孩子有時候并不考慮那么多,只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那么對于哪些太晚回家的女孩子,家長應該怎么教育呢?
1、當你處于非常惱火生氣的狀態是無法真正和他人溝通的。那個狀態下無法冷靜思考,很好的組織語言,首先應該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然后才是解決問題。而對著孩子發泄情緒,指責,批評,說教,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讓對方難過、傷心、憤怒甚至反擊。
2、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后,對他們進行管束是比較難的,父母要用親身經歷來引導孩子,不要過多干涉他們的事情,讓孩子主動向自己傾訴,讓其感覺到在家里的快樂大于在外面的快樂。
02-07 閱讀全文>
是要懂孩子的心,孩子任性不聽話,不接受大人講的話,往往是因為大人不懂小孩的心。要從孩子的立場去看世界,用孩子的心去感受,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少一些失誤。
孩子太任性且脾氣大怎么教育
1、孩子任性行為是在多次得逞后積習而成的,如今就要反其道而行之,使其逐漸消退。如果兒童再提出了不近情理的要求,家長先給他講清道理,說明不能給以滿足的理由。進行說服教育后,堅決不予滿足。如此堅持多次,即可消退其非理性沖動行為。
2、要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講清理由。年齡稍大一點(滿4歲)的兒童,當他提出任何要求時,要他自己說清需要滿足這一要求的理由。合乎情理(考慮孩子實際情況)的給予滿足,不近情理堅決抵制。這樣引導兒童發展理性意志,抑制非理性沖動,學會對自己的行為做理智調節。
3、在一些頑固、任性的兒童提出狂妄要求時,成人應立即提出(不是指責)其要求的不合理性,堅決宣布不予滿足,同時,家長可以提出另一方案,讓孩子選擇,引導孩子進行另一種有趣的事情,使孩子忘掉這一不合理要求。
4、將計就計,使孩子改變行為。當孩子任性并撒潑哭鬧時,家長可以要求兒童去做他過去作為要挾手段的行為(如哭鬧、耍賴、撒潑等)。比如,要坐地蹬腳的小孩,成人不妨主動安置(不能推)他坐在地上,命令他蹬腳哭鬧。這樣,讓兒童意識到過去作為要挾手段以求一逞的行徑,現在則轉變成自我執行接受懲罰。結果是兒童自討沒趣,非理性意志行為也就可能因此而自行收斂起來了。
03-04 閱讀全文>
通過打罵來教育孩子,那只是在用痛的方式讓孩子屈服。父母一方面把家變成了冰冷的代名詞,另一方面又讓孤獨受傷的孩子以為只有暴力才是與世界溝通的方式。
家長打孩子的危害
1、家長越罵孩子越傻,研究表明: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創傷和壓力,會影響大腦中的海馬體。海馬體是負責記憶的,孩子的記憶受到了影響,學習成績自然很差,家長吼半天,孩子本來會做的題也不會做了。
2、家長越罵孩子越暴躁,家長對孩子打罵,孩子會憤怒、頂嘴、摔東西、甚至大哭,你越打罵孩子你越管不住,孩子長大后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會出現暴力行為。等孩子將來成為父母后,也會對自己的孩子大喊大叫,會形成一種循環的惡性遺傳。
3、家長越罵孩子越懦弱,孩子在父母的長期打罵中,性格會變得膽小,自卑,懦弱,即使有想法也不敢說,只能藏在心里,最后會變成討好型性格。
4、家長越罵孩子越抑郁,在吼罵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長大后會有抑郁的傾向,會更沒有安全感,更容易情緒消沉,會出現各種行為的社會問題。
03-04 閱讀全文>
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往往需要通過與別人的交往來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如果孩子們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就會導致他們在追求自我認同的過程中失去自我。他們會不自覺地按照別人的期望和要求來行動,而不是按照自己的興趣和需求來選擇。
青春期孩子太在意別人看法怎么辦
1、引導孩子正確的看待自己。當孩子聽到別人的話而傷心難過的時候,父母就要引導孩子,用事實來證明,別人的話是否正確,如果是正確的話,就教孩子改掉這個毛病,如果是錯誤的話,就不必理會這些話語,要教孩子,別人根本不了解你,所以他們的話未必是真的,我們也不必與之有過多的交流。
2、要正視孩子的問題。孩子雖然小,但懂事起他們的自尊心卻都很強,很有個性。他不愿聽到別人的批評誤解,不忍受別人的譏諷嘲笑。家長一定不要否認孩子傾訴的這些事實,而是積極和他討論,尋找解決辦法,或者接受現實。
3、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首先是傾聽,就是讓孩子把話說出來,為什么那么在意自己或他人的看法。其次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想想她是否有道理的。再次是引導,就是把孩子想法和看法引向正確的方向。
4、幫助孩子學會接受客觀的評價。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注定不是單獨的一個人,與家人、老師、同學、鄰居、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交往,我們每天都會面臨來自別人的評價。他人評價有客觀評價和非客觀評價之分。
02-25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