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有一種孩子是父母溺愛的產物。這種孩子總覺得自己很重要,很了不起。他可以不做家務就能得到父母的稱贊。然而父母并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那么父母太溺愛孩子的壞處是什么呢?
父母太溺愛孩子的壞處
1、孩子性格驕橫乖張
孩子被寵溺直接的后果就是驕橫,由于父母一切讓步,也滿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無理要求,其骨子里就養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聽他的,敢于騎在父母頭上說話做事,不懂得讓步,不懂得寬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驕橫目中無人,行為乖張專橫。
2、孩子的人際交往會出現障礙
人際交往是一種互動互利的交流。被父母太溺愛的孩子總覺得自己是小皇帝,別人一定要聽他說,他不肯為別人考慮,自私,目中無人,所以沒有人愿意與他接觸。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寵壞的孩子必然成為孤家寡人,人際關系一塌糊涂,會影響到未來的事業發展甚至是婚姻關系。
10-25 閱讀全文>
溺愛在很多人看來是對孩子不負責的行為,會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和能力不足。但是父母一直寵愛孩子真的只是對孩子有壞處嗎。父母寵愛孩子其實也有它相應的好處。那么父母太溺愛孩子有那些好處與壞處呢?
父母太溺愛孩子的好處
1、拒絕誘惑
雖然被父母太溺愛的孩子存在性格缺陷,但是這種性格也是有一定好處,至少在別人用事物引誘他們的時候,這些孩子能夠有很強的抵抗力,不會因為對自己沒有的東西而被騙。因為他們知道只要自己開口父母就會買給他們,所以不會對別人的東西有太多向往。
2、父母經常鼓勵孩子讓孩子積極進取
父母的鼓勵是孩子學習的原動力。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每一句都是鼓勵的話,孩子會陽光,勇敢和有擔當。對于很多事情會積極進取,敢于嘗試。這也是一個好處。
01-09 閱讀全文>
每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有一套獨特的方法,而有一些家長,卻以溺愛的方式對孩子開展教育,而被溺愛長大的孩子,會養成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所以溺愛并不是真的愛孩子,而是再用另一種方式對孩子進行傷害,所以家長要及時停止對孩子的溺愛。
溺愛孩子父母如何改正
1、明辨是非,對孩子說不,隨著孩子的成長,接觸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復雜,孩子對父母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多。當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時,家長要明確拒絕,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心軟。
2、平等對待,家長一定不要讓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為中心”的意識,不讓孩子產生特殊優越感。所以這時候應從日常小事抓起。比如家里來了小朋友,要教育孩子懂得跟小朋友一起分享。讓孩子長期堅持,就會使孩子養成與別人平等相處的習慣。
3、適當的懲罰,有的家長出于疼愛孩子,當孩子做錯了一件小事,父母會覺得一件小事沒什么大不了的,孩子還小,不懂事,就不教訓他了,或者心疼不忍心教訓孩子。孩子雖然躲過了一次,可是他們卻沒有記住這次的教訓,甚至是他們沒有收到懲罰覺得犯了錯也沒什么,就會造成變本加厲的不良后果。
4、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的長大就是逐漸脫離父母的過程。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家長就要放開手腳,有些事要讓他們自己去做,鍛煉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樣,孩子也能更好地融入并適應社會。
08-21 閱讀全文>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將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給予了孩子非常深厚的關愛,但是過分的溺愛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很多家長也沒有察覺到父母溺愛孩子的危害,導致給孩子造成了一些性格上的缺陷。
父母溺愛孩子的危害
1、溺愛使孩子價值觀混亂
如果一個孩子在溺愛的環境下長大,他就接受不到正確價值觀的熏陶。他想怎么樣就怎么樣,他覺得自己就是中心、自己滿足就可以了。這樣的孩子,他對很多問題,比如原則性的問題、價值觀的問題等全部是處在混亂狀態的。
2、孩子變得自私
在溺愛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習慣了周圍所有的人都圍繞著他轉,所以做事的時候他首先考慮自己,不善于考慮別人,很容易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多帶孩子到外面跟同齡人玩耍,在跟別人的交往中,讓他學會分享,知道照顧別人的感受,扭轉自私自利的性格。
10-26 閱讀全文>
現在的孩子們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自然變得更加愛護孩子,生怕孩子受到一絲絲的委屈與傷害。而這些家長們的過度寵愛則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讓我們來談一談父母過度溺愛孩子的不良后果都有哪些。
父母過度溺愛孩子的不良后果
1、使孩子內心無愛
大家都知道有的小孩,從誕生那天起,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過來了,各個方面都會受到關注。如果我們要用畫圖表示,那么圖上的箭頭都是指向孩子的,這就是周圍大人對孩子的愛,他整天都被這種溺愛包圍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孩子內心就沒有愛了。這話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他只是接受愛,而不懂得付出愛。
2、孩子性格驕橫乖張
孩子被寵溺直接的后果就是驕橫,由于父母一切讓步,也滿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無理要求,其骨子里就養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聽他的,敢于騎在父母頭上說話做事,不懂得讓步,不懂得寬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驕橫目中無人,行為乖張專橫。
10-25 閱讀全文>
我們會發現如今的孩子都是非常的優自己的脾氣,動不動就和家長頂嘴抬杠,對家長的教育還特別的不服氣。這是因為大多數的家長沒有把握好,疼愛和溺愛的界限,導致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把別人放在眼里。那么父母溺愛孩子的表現有哪些呢?
父母溺愛孩子的表現
1、逃避面對孩子的錯誤
每個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都會犯錯誤,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他們的大腦思維很多時候意識不到哪些是錯誤的,哪些是正確的。大是總會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逃避事實,不能正視孩子的錯誤,形成對孩子溺愛的行為。
這時父母就要及時的指導孩子,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如果家長包庇孩子的錯誤,這樣看似是件很小的事情,其實卻會給孩子造成一個錯誤的認知,分辨錯誤的能力會很差,長大了再想糾正就已經能來不及了。
2、追著喂飯吃
09-30 閱讀全文>
現在父母溺愛孩子的現象已經很普遍了,但實際上,有的父母溺愛孩子就是來源于父母的自戀,給予“另一個自己”過度的滿足,這樣對待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不利的,那么父母過分溺愛孩子的后果有什么?應該怎么避免溺愛孩子呢?
父母過分溺愛孩子的后果
1、嚴重傷害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簡單來說,自我效能感就是一個人對自己是否可以完成某件事的準確判斷。自我效能感高的的人,在面對一個目標或者任務時,會有堅定不移的信心,認為自己一定能實現這一目標。
若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總是幫助孩子完成對他來說看似困難的事,這其實是父母破壞了孩子的探索過程,破壞了孩子形成自我效能感的過程。最終,孩子在大腦中會形成一種邏輯——他能否實現一件事取決于大人是否幫他。
09-30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