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小孩不愿意上學,愛玩是孩子的天性。6歲的孩子不愿意上學是可以理解的。父母該怎么辦?
6歲小孩不愿意上學怎么辦
我認為我們應該閉上嘴,用智慧的行動溫和而堅定地解決問題。
第一、控制情緒。
我們經??吹皆S多父母在各種公共場所教育他們的孩子,一開始好話商量,但孩子不吃父母那一套,慢慢地父母的聲音開始增加,甚至開始在公共場合打孩子。
父母習慣于用責備、說教、責罵等情感教育孩子,往往是毫無意義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作為父母,不要把孩子當成弱者,更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情緒的反應器和接收器。
只有父母放下情緒,跳出問題,找到解決辦法,才能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
第二、放棄說教。
眾所周知,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更何況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出來的孩子。
雖然語言對孩子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但當孩子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時,父母無休止地說教,就不能發揮任何積極的作用。
作為父母,要時刻記住,言語不是唯一的溝通方式,而且往往效果最差。
第三、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孩子的學習習慣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家長,隨便嘮叨兩句就能自動形成的,而是需要家長的陪伴。
現在大多數的家長都可以陪伴孩子親子共讀。共讀繪本是一個非常美妙的親子體驗。但是有的家長卻急于求成,讀完故事之后要求孩子復述,甚至對書中內容進行提問。
家長的角色是輔助和引導,而不是控制和強迫。孩子才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中,可以討論書中的情節,可以玩角色扮演,還可以把生活中的點滴編成故事記錄下來。在這些過程中都鍛煉了孩子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不盲目攀比。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發展的規律個體差異性很大。很少家長可以做到不比較不焦慮,按照孩子自己發展的規律去幫助孩子。
在學步期的孩子,每一次的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他們都毫不氣餒,沒有因為任何一次跌倒而拒絕再次站立行走。這其中表現的耐力和毅力是很多成人都難以達到的。
如果家長能夠提供寬松的家庭環境,給他們自由成長的空間和時間,正確的引導他們,每個孩子都是天才。甚至孩子的毅力抗挫能力和耐力都遠高于成人。
總而言之,沒有不愿意上學的小孩,只有不會引導和焦慮的家長。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