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不和外人交流怎么辦?孩子性格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造就的。有的孩子遺傳基因就決定了他內向的性格,不愛說話,不喜歡交際。想讓孩子變的樂于溝通交流,就要后天影響他。
孩子呀呀學語時,你是否忽略了和他對話?家庭生活中,你的家人們是否經常交流?如果孩子處在一個,周圍人都不愛講話的環境,他怎么可能愛講話?就算他主動說一個事情,你回應不積極,他怎么會繼續有興趣表達?所謂溝通,就是相互回應。所謂說話,就是先會聽再會說。
三歲孩子不和外人交流怎么辦
你認為孩子不和外人溝通的評斷標準是什么?明白兩點:
一、如果孩子不喜歡和任何人溝通,那確實需要幫助孩子提升與人交往的能力。如果孩子和少數幾個人溝通順暢,不和其他人溝通,這就正常,孩子根據自身喜好選擇朋友,不喜歡的人為什么要溝通?
二、孩子是否任何情況下都不和人溝通?如果孩子在一些場景中可以正常和人溝通,這說明孩子是在他認為該說的時候說,不該說的時候不說。而不是家長覺得該說的時候他就要說。確定孩子不是不溝通,而是溝通少。不是不會溝通,而是不喜歡溝通。那我們該怎么做呢,接著往下看。
1、模擬小課堂。在孩子基本具備表達能力,懂得“怎么說”之后,可以召集全家老少,模擬小課堂,進行“演習”。 讓孩子當著大家的面說一段自己編的小故事,然后回答家人的提問。
起初孩子可能會很害羞,還會卡殼,這種時候全家人要鼓勵他繼續說下去,告訴他即使說錯也沒關系。慢慢地,孩子會越來越從容,也變得自信了不少。
2、給孩子選擇年齡小的玩伴。如果孩子膽小,大多數家長根據“近朱者赤”的理由,希望并鼓勵孩子與年齡大一些且膽子大的伙伴交往,但對一部分孩子而言,其結果反而不妙。在與比自己強大的同伴接觸中,他們變得更自卑,更拘束。
3、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適當時候給孩子個臺階下,或者為孩子保守秘密。批評孩子時首先肯定其某些良好動機是十分必要的。
4、平時多表揚、多鼓勵。不要指責孩子太老實、沒出息,不要當著外人的面說孩子不大方、見不得人等。這種責備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反而使他們更加退縮不前,應想方設法增強其自信心。
5、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提高兒童運用語言的能力,就是幫助他們架起通向他人的橋梁。從小就要培養孩子會說愛說,為他們進行交往活動打下必要的基礎。
如果孩子不愛和人交流,家長應該注意多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讓孩子愛說話,會說話,在孩子說話多的時候多鼓勵、多表揚,還應該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另外,如果家長打算出門的話,不妨帶上孩子,讓孩子多接觸。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