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三歲孩子因為形成了習慣,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沒有得到關注的時候,總是動不動就哭泣。家長要合理的引導孩子,告訴他們有了不好的情緒要說出來,不要用哭來表達自己,這樣很容易讓孩子情緒波動,不利于他們身體健康。
小孩子動不動就愛哭這要怎么辦
1、家長對小孩子動不動就愛哭的行為要采取中性態度,可給他們適當的安慰,但是不能給太多的同情,否則會哭得更兇。特別是他們遇到困難就哭、做得不對受批評也哭,這時不要立刻就去哄,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他們去關注其他的事物。
2、做出應對。分析小孩子動不動就愛哭的原因,對于真哭的孩子最重要的是,通過交流互動的方式直接處理孩子的情緒,引導他們表達自己心里的害怕與不安,學會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從而防止不良情緒對他們產生負性的影響,負面情緒的持續積累。
3、不要助長孩子的哭。小孩子動不動就愛哭的時候,家長既不需要獎勵也不要懲罰。家長對待哭應該是理性的。分散注意力可以使眼淚變干,如果不行則給以一張安慰的處方。如果一次緊的擁抱有用,就多用這種擁抱。
4、不要只是批評,要表揚和批評都用。比如他們很高興地贊許他自己洗了手,家長一定要表揚他這一點,順便提一下如果不把水灑到地上就更好了。不要看不見他自己洗了手,只看見灑了水,這樣他的哭會減少很多。
孩子缺乏安全感怎么辦
1、勇敢克服困難
平時也應該教會他們一些生活方面的常識,讓他們知道什么可怕,什么不可怕,這樣才能讓他們勇敢的克服自己的懼怕心理,去追求自己喜愛的東西。如果他們長期膽小怕事,就會缺乏自信,這樣就更容易出現安全感缺乏的現象。家長應該多給他們創造一些有利條件,去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2、給予更多陪伴
很多孩子缺乏安全感是受到后天環境所造成的,尤其很多父母因為平時忙于工作,而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久而久之就會讓他們產生一種孤獨感。對于這種情況,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工作之余可以陪著他們做做游戲,或者給他們講講故事。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的方法
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要讓孩子自己動手,盡管年齡小,但是他們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擺碗筷、擦桌子、幫忙掃地等家務活。在他們不斷的動手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技能,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自信心也就慢慢的建立起來了。當成功的喜悅激發起孩子越來越喜歡自己動手和探索的興趣時,也就是他們真正走向自立自強的開始。
從簡單的事情讓孩子參與進來,這樣可以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并且能夠使他們體會到自己在家里的重要性。鍛煉孩子自主能力的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和主人翁意識,從而減少他們依賴心理的產生。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