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發現別人家的孩子,無論做什么事,都規規矩矩,有模有樣的,但是自己家的孩子卻毛毛躁躁,這是因為孩子缺乏規則意識,但其實孩子的這種意識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家長后期對孩子的培養,那么6歲兒童規則意識很差怎么辦呢?
6歲兒童規則意識很差怎么辦
1、提出明確的要求
建立一個明確的規則,一定要符合規則的時間框架和條件。孩子的社會認知是有限的,孩子可能不太明白為什么要建立那么多的規則來限制他們的行為。除此之外,他們也很難理解為什么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情況下就會有不同的做法。所以,在制定規則的時候要明確地告訴孩子你的規則是什么,并且簡單地解釋一下。
2、要讓孩子參與制定規則
規則不是由家長單方制定,規則也不是某個人的規則。家長要與孩子共同商量,然后把商量結果形成規則。并明確告訴孩子既然規則是共同制定的,就要一起遵守,不能半途而廢,如違反了共同制定的規則就要受到相應懲罰。
例如家規篇:進門先換鞋子;吃飯前洗手;做錯了事,要主動道歉;客人來了,要主動打招呼等。再如作息篇:每天玩手機的時間,晚上睡覺的時間,完成作業的時間、看電視的時間等等。
3、讓孩子有更多的自由,從小學會自律
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不要事事去干涉,想著控制孩子。要給孩子一個寬松的成長空間,慢慢地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也會管理好自己。
4、結合游戲活動對孩子進行規則教育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我們通過角色游戲、結構游戲等活動,使孩子在認識周圍事物、認識社會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很多相應的規則要求,避免了脫離實際的說教。
例如在玩“影劇院”游戲時,我們重點培養幼兒遵守公共場所秩序的規則,使孩子們知道在影劇院、圖書館等公共場所應保持安靜,不大聲講話、喧嘩,以免影響別人等。
5、家長對孩子要加強引導
家長應該更多地跟孩子討論規則的使用,以便孩子們能夠在任何地方了解規則,并且某些規則可以確保人們生活得更好。父母經常會問他們的孩子是否不遵守規定,讓孩子設想違規的后果并讓他執行規則。
規則意識的形成不是一夜之間的事情,需要進行長期的教育,幫助孩子在生活中逐漸形成清晰、統一、靈活和可持續的規律意識,使孩子的人格和社會性相輔相成,從而獲得幸福生活和社會感受。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