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不能打的,在幼小的心靈上會導致不良的陰影的,建議不要暴力的。三歲之內的孩子,都是比較頑皮的,尤其是男孩子,這個年齡階段更不能打罵,就算是打罵孩子也不會因此改變天性,反而會適得其反,孩子從大人那里學到了不好的行為。
從心理發育來講,這個階段的寶寶隨著認知水平的提高,內心的感情也不斷豐富,寶寶已經逐漸開始擁有越來越復雜的情緒,并且會通過表情、語言、動作表達出來。
其實在地上打滾、扔東西、不聽話都是這個年齡段寶寶心理發育過程中一種情緒表達方式。
一歲半寶寶不聽話該怎么辦呢
一、用和善的態度與孩子立規矩
一歲多的寶寶,正確學習規則的年紀,如果父母沒有及時地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那么你將會迎來很多的挑戰。
在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形成的時候,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但卻還不懂得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所以父母要用和善的態度,幫助孩子建立規則,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切記不要用命令和威脅的口氣,因為這樣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讓他們拒絕父母說的話。
二、父母需要有耐心
無論是做什么事情,孩子都不可能一次兩次就能記住父母的話。或許你剛剛說完不能做的事情,孩子轉個頭就忘記了。這不是他們不聽話,而是他們的“記憶庫”還沒有儲存到這些信息。
所以父母要多一點耐心,引導孩子學習正確的方式,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也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簽,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不聽話”的人。
多給孩子一些鼓勵,肯定孩子的小進步。當孩子在父母身上獲得更多安全感的時候,他們的不良行為就會逐漸減少。
三、拒絕暴力行為
我們常說,你想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就要先成為那樣的人。所以,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將來擁有良好的行為品德和習慣,我們就要先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身教大于言傳,有時候父母不用說,孩子就能從父母的行為中學到一些好的或不好的習慣。因為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以身作則,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只有多一點耐心,拒絕簡單粗暴的處理問題方式,才能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積極的成長環境,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不聽話、亂發脾氣、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行為,只是這個階段孩子經歷的一個自我意識萌發的敏感期。
我們要明白育兒路上,我們會經歷孩子的不同時期的敏感期,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所經歷的敏感期,再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去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些敏感期。
我們要做成長型的父母,要學會跟孩子一起成長,實際上,育兒的過程,更像是一個育己的過程,和孩子一起成長,才是做父母最美最有意義的旅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